荣耀高层大换血后:AI与全球化能否助其绝地反击

22次阅读

共计 11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大品牌争锋相对。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以 39.9% 的同比增长登顶,华为、OPPO、vivo 及苹果紧随其后,而荣耀因未发布新品,未能跻身前五。

作为曾经依托华为背景快速崛起的品牌,荣耀目前正面临转型压力。自 2025 年起,公司高层开始大规模调整,赵明卸任 CEO,李健接棒,多位重要高管离任。这一系列变动不仅反映了荣耀的战略调整,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

告别传统模式:荣耀的新方向

赵明在职期间,荣耀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迅速成长,并在 2022 年达到市场份额 18.1% 的高峰。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荣耀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年一季度,荣耀并未推出新机型,直到四月才发布了荣耀 GT Pro 和荣耀 Power 两款产品,分别主打高性能与长续航。

与此同时,荣耀内部正在进行产品线优化。尽管荣耀 400 系列尚未发布,但其研发进度显示了公司在新方向上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变动正值荣耀筹备上市的关键时刻,这无疑增加了外界对该公司稳定性的疑虑。

新掌门人李健:从 1 到 100

接替赵明的李健同样出身华为体系,具备丰富的海外运营经验。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延续荣耀的品牌影响力,并推动公司上市进程。李健在 MWC2025 大会上的亮相标志着荣耀全面转向 AI 生态的战略布局。

荣耀的新愿景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制造,而是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 AI 终端生态系统。通过深化与谷歌、高通的合作,荣耀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 100 亿美元用于 AI 技术研发。此外,李健强调了 AI 在重塑传统硬件领域的潜力,并提出打造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海外市场:荣耀的增长引擎

为了摆脱单一市场的依赖,荣耀已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欧洲,荣耀的产品如折叠屏手机、Magic 系列和数字系列正逐步与苹果、三星抗衡。而在东南亚,则聚焦于中高端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消费电子产品组合。

尽管如此,荣耀仍需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关税壁垒以及文化差异等。李健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或许能帮助荣耀更好地规避这些潜在危机。

IPO:荣耀的转折点

2024 年底,荣耀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为上市铺平道路。与小米早期相比,荣耀当前的业务构成更为单一,主要依赖智能手机业务,其他如平板和笔记本等辅助业务占比有限。这意味着荣耀若想提升估值,必须突破现有局限。

李健提出的阿尔法战略旨在增强投资者信心,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拓展新兴市场来展示荣耀的成长潜力。然而,智能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纯硬件企业的估值空间受限,荣耀能否借此实现质变尚待观察。

总体而言,荣耀正处于变革的关键阶段。尽管短期内面临诸多困难,但凭借过往的成功经验和明确的战略规划,荣耀有望再次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