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9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表态称,长城汽车不会涉足增程式技术领域,并强调未来也不会改变这一立场。此言论再次将增程式技术是否属于落后技术的话题推向舆论高潮。
2025 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对长城汽车的表态提出异议,他认为消费者选择增程模式有其合理性,而否定增程技术的企业可能面临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的风险。邓承浩作为动力技术专家,直言反对增程技术的人缺乏对实际需求的理解。
增程技术的争议与市场表现
尽管多家车企质疑增程式技术的效率问题,认为其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但市场反馈却截然相反。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月销量屡创新高。数据显示,2024 年增程式电动车销量突破 120 万辆,市场占比达到 9.1%,较 2022 年的 3.6% 有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车企也在悄然布局增程技术。例如,大众和福特等国际品牌也开始研究中国品牌的增程解决方案,这表明即使在技术争议不断的情况下,增程技术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吸引力。
长城汽车的战略考量
长城汽车为何坚持不涉足增程技术?对此,长城汽车内部人士解释称,公司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混合动力系统,涵盖了多种车型和技术路线。这套系统不仅能满足多样化的使用场景,还与长城品牌的越野特性相契合。
长城汽车的技术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增程式技术更像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而长城希望打造的是能够长期适用且具备竞争力的全场景混动技术体系。目前,长城的新能源渗透率约为 25%,而押注增程技术的理想汽车已接近 70%。这表明长城在新能源领域采取了更为全面的发展策略。
用户视角下的技术选择
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来看,增程式技术在城市通勤和长途旅行中展现出明显优势。例如,理想汽车的车主普遍反映,增程式车型在日常使用中既节省了能源成本,又避免了续航焦虑。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极端寒冷天气或复杂地形,增程式技术的局限性则更加凸显。
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如华为 ADS3.0 系统的推出,增程式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的优劣,还要综合评估品牌服务、智能配置等因素。
未来趋势与行业启示
综上所述,增程技术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各有千秋,最终谁能占据主导地位,取决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导向的多重因素。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用户的角色愈发重要。无论是长城的“泛内燃机战略”,还是理想汽车的增程路线,都需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正如文中提到的,最终的胜利者将属于那些真正倾听用户声音并提供优质产品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