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为何不涉足房地产领域

7次阅读

共计 41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则关于格力地产公司前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新闻,引发了众人的疑惑:格力还有房地产?格力地产与董明珠究竟是何种关系?答案是关系不大。

格力地产与格力电器

追溯过往,格力涉足房地产行业较早。1985 年,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成立,先后开发了北岭工业区、珠海特区建设等项目,不过房地产并非公司主业。后来,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成立了珠海经济特区冠雄塑胶有限公司,1988 年,朱江洪出任冠雄塑胶厂总经理,1991 年,冠雄塑胶和珠海海利空调器厂合并为「格力集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朱江洪任总经理。朱江洪是技术出身,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刚到海利时,海利产品质量欠佳,空调噪声大,用户投诉连连,厂子濒临倒闭。朱江洪接手后,大力进行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才使厂子起死回生。格力电器成立后,在朱江洪的带领下发展迅速,1996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与电器业务相比,格力房地产板块一直存在感较弱。

1995 年至 2002 年,美的、海信、海尔等家电企业纷纷进军房地产,格力也打算重新发展房地产板块。2004 年,鲁君四当时还叫鲁君驷,接过了房地产业务,他当时是格力集团副总裁,出任了格力集团房地产专责工作小组组长。格力地产官网记载:「(地产小组)当时仅有员工 7 名,办公区域 9 平方米。」可见其不受重视程度。2006 年,格力地产板块升级为格力房地产有限公司,鲁君四任董事长。同一年,朱江洪当选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作为格力电器的创始人,朱江洪对空调与技术的执着融入了格力的基因,他坚信产品与技术的力量,对陌生的房地产领域关注度不高。但格力集团仍不舍得放弃房地产这块“肥肉”,2006 年,格力集团开始减持格力电器股票,筹措资金为地产板块铺路,期望将格力地产打造成集团旗下第二块金字招牌。3 年后,格力集团向格力地产注入 21 亿元资产,格力地产借壳上市。这便是格力电器与格力地产最初的渊源——同属格力集团,背后都是珠海国资。朱江洪虽对房地产业务兴趣缺缺,但作为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在格力地产成功上市时,还是说了些赞誉之词:格力地产的成功上市,使集团房地产板块的发展基础更坚实,发展空间更广阔,推动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格力集团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2 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及总裁,格力进入董明珠时代。在那次任命上,鲁君四也被任命为格力集团副董事长。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中,鲁君四谈到了董明珠时代的格力走向:「无论是营销还是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营销可能会更强,技术创新将持续发展。」鲁君四夸赞董明珠,没有私心、执着敬业、市场判断力敏锐、过往业绩显赫,「很难找到一个像她这么投入的人了。」对于「董明珠可以一个人来面对格力、领导格力吗?」这个问题,鲁君四回答:「董明珠已经完全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但对于房地产,董明珠的态度比朱江洪更消极。2014 年,当上集团董事长后的董明珠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格力走专业化道路,绝不做投机生意。房地产行业赚钱太多、太快,很容易让人丢掉奉献精神。」可见在董明珠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期间,也不会对格力地产有任何青睐。

2012 年至 2014 年,格力地产的营收分别为 16.24 亿元、21.64 亿元、14.66 亿元,与之对比,格力电器 2012 年的营收就已突破千亿元,二者发展完全不在一个量级。2015 年,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格力地产 3 亿股划转至珠海国资委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格力地产总股本的 51.94%。自此,格力集团与格力地产不再是母子公司关系,与格力电器的兄弟关系也由此终结,不过仍保留了「格力」的名号。这一点,董明珠一直耿耿于怀。2018 年,格力集团传出收购长园集团的消息,董明珠回应此事时强调:格力地产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已经从格力集团剥离出去的格力地产,使用格力的商标,对格力形成了伤害。不仅是格力地产,董明珠认为,格力集团也是在蹭格力电器的品牌热度。2016 年,央视《面对面》访谈节目,主持人问董明珠「怎么看待和格力集团之间的关系」,当时,董明珠刚因「银隆事件」被免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职位,她非常直接地说:「格力集团原来是珠海工业发展总公司,因为格力电器做得好,这个名字他们拿去冠用了,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历史渊源。如果格力集团不叫格力的话,我相信没有任何人去关注它。」

房地产是「不务正业」

家电企业涉足房地产早已有之,多元化选择与高利润率是家电企业纷纷投身房地产行业的原因。美的、海尔、TCL、长虹、康佳都曾涉足房地产领域。其中,与碧桂园同在佛山顺德的美的,房地产板块发展较为稳健。与格力不同的是,创始人何享健对美的置业寄予厚望,房地产业务在美的集团内部与电器业务并重。2013 年,为了单独发展房地产业务,何享健把自己持有的美的置业全部股权转让给了儿媳卢德燕,并成为一致行动人。2018 年,美的置业赴港上市。2018 年至 2021 年,美的置业营收分别为:301.20 亿元、411.39 亿元、524.84 亿元、737.0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0 亿元、43.05 亿元、43.26 亿元、37.44 亿元。

但董明珠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格力不会涉足房地产。2006 年,董明珠在一篇阐述「工业精神」的文章中提到:「如果没有比尔·盖茨放弃房地产暴利不赚,专心软件产业的‘傻劲’,就不会有今天的微软。所以,真正能支撑一个企业走向未来的不单是技术,还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工业’。」当时,她的身份是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2015 年格力地产脱离格力集团后,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仍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不会碰房地产:2017 年,董明珠在「初心与匠心——董明珠谈中国智造」高峰论坛上说:「如果一个企业想赚大钱的话,像格力应该搞房地产,但是我没有……家电企业热衷搞房地产才是‘不务正业’。」2019 年,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演讲时说:「格力是家电行业唯一一个不做房地产的,房地产最赚钱,但是我们图了快钱而放弃了创新能力的培育,这对中国制造来说我认为是重大的打击,所以我们没有选择房地产。」2019 年博鳌演讲会上,董明珠表示格力要专心产品研发,不去做房地产,不愿去赚「快钱」,称房地产行业为「害群之马」。十几年间,房地产行业在周期中起伏,董明珠不为所动。

分红、手机、造车与芯片

钱不投向房地产,格力的资金都花在了何处?众所周知,董明珠很“节俭”。早些年,格力全年接待费控制在 150 万,公司传真纸要求反过来使用,董明珠请人吃饭在公司食堂,直到 2016 年出门还是一个人,上任第一年就换掉了成龙的代言,原因之一是可以省掉千万代言费。但在分红上,董明珠一直很大方。数据统计显示,自 1996 年上市至 2020 年(2020 年的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未算在内),格力电器累计实现分红 22 次,分红总金额达 675.66 亿元,占期间归母净利润的 40% 以上。

董明珠在多元化探索上也颇为舍得投入。今年 2 月底,68 岁的董明珠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自 2012 年第一次当选格力董事长以来,董明珠已掌管格力 10 年。这 10 年,可以 2015 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2012 年,董明珠第一次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时提出:营收每年增长 200 亿元,到 2017 年实现营收 2000 亿元。此后 3 年,董明珠说到做到:2012 年营收 1001.1 亿元、2013 年营收 1200.43 亿元、2014 年营收 1400.05 亿元。但 2015 年股东大会,董明珠没再提 2015 年一定要增收 200 亿元,「我们的规划(2017 年实现 2000 亿元营收)没有变化,相信能如约完成。但每一年的增长有快有慢,2015 年什么情况不作承诺。」家电行业营收天花板已是老生常谈,营收过于集中于空调业务的格力,压力更大。早些年,格力营收 90% 都来自空调,朱江洪时期「专注做空调」的口号已经开始松动,2021 年,格力空调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下降至 70%,但与美的、海尔相比,仍过于集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为格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从 2015 年开始,董明珠踏上了多元化探索之路:2015 年造手机,2016 年收购珠海银隆搞新能源、造车,2018 年搞芯片研发。外界对她的选择感到不解,连老上司朱江洪都站出来反对:如果自己没有退休,不会让格力造手机、造汽车。朱江洪提醒她:「春兰当年就是败于盲目多元化。」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空调霸主春兰,创始人陶健幸先投了 20 亿造摩托车,后收购南京东风汽车公司造重型卡车,结果陷入亏损泥潭。但董明珠坚持自己的判断。格力手机虽然被众人嘲笑,但 7 年来发布了 6 款。2021 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说:「我现在做的手机也不比它(苹果)差……格力做手机不单是为了抢手机市场,而是根据自身家电业务做的规划。」她表示,还是会坚持做手机,相信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收购银隆受阻,董明珠就以个人名义拉上王健林和刘强东以 30 亿共同增资入股银隆,如今银隆已改名格力钛,正式成为格力的一员。至于芯片,董明珠也很坚持,她在 2018 年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说:「哪怕花 500 亿,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随后成立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10 亿元。

2012 年,董明珠刚接替朱江洪时,外界普遍担心营销出身的董明珠会重营销而轻技术。但在这近十年任期里,董明珠始终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她在采访中曾透露:格力的研发投入不封顶。在股东大会、媒体采访中,她最热衷于提及的也是格力研究院、研究人员的数量。正是顺着格力创业初期重技术的基因,董明珠不去触碰来钱快的房地产、金融行业,而致力于「掌握核心科技」。

退休与未来

2019 年,格力电器启动混改,高瓴资本入局,成为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退居第三大股东。信奉「长期主义」的张磊给了董明珠极大的尊重,二人「约法三章」的第一条便是:不干预董明珠的经营决策。董明珠的话语权再次增强,未来 3 年,不出意外,格力仍会沿着董明珠设想的轨道前进。董明珠今年 68 岁,3 年任期结束时,她将 71 岁,退休问题摆在眼前。格力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在董明珠退休前会有答案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