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5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ST 新潮(600777.SH)近期陷入财务披露的“尴尬”境地。公司在 5 月 6 日晚发布公告,确认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原因是未在规定时间内披露 2024 年的年度财报。对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审查,并强调公司会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同时遵守所有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的日常经营似乎正常,但财务“难产”带来的风险依然悬而未决。
除了财报迟迟未发之外,ST 新潮还成为 A 股市场上首个因竞争性要约收购而引发关注的案例。年初以来,股价表现亮眼,涨幅达 44.59%,多次出现连续涨停。最新收盘价为 3.21 元 / 股,位于两个要约收购价格之间:金帝石油的要约价为 3.10 元,伊泰 B 的要约价为 3.40 元。根据相关规则,金帝石油需要在 5 月 7 日前提出要约,而截至目前仅收集到占股份 0.1% 的预受要约股份,远未达到 8% 的最低收购比例。
在规则要求下,如果到期后,预受要约股份总数超过公司股份 51%,收购方必须按比例收购剩余股份。目前,ST 新潮共有 10.12 万股东,市场高度关注这次潜在的收购行动。投资者利益依然是焦点,尚未有详细回应出台,但这场收购案无疑让市场激动不已。
财报“难产”背后的市场预警
市场早已对 ST 新潮的财报披露状态有所预感。今年 4 月 28 日,公司就已提前发布风险提示,称因财务信息需要补充,预计无法在法规规定期限(4 月 30 日)内披露 2024 年年度报告和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随后在 4 月 30 日,ST 新潮公告因无法按期披露财报,将自 5 月 6 日起停牌。公司明确表示,若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完整年度财报,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可能。
公司尝试通过各种措施推进财务审计,包括更换审计机构以寻求改善。1 月 27 日,公司曾公告拟聘请中瑞诚作为新的审计机构,而之前一直由中兴华提供财务审计服务。但中兴华出具了否定意见,质疑公司内部控制的许多环节。3 月 14 日,公司又公告,因中瑞诚发现工作量大、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完成审计任务,正式提出辞任。随后,公司于 3 月 20 日宣布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承担 2024 年财务审计工作。整个审计流程的变动反映出公司内部的困境,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股价坚挺与市场异动
尽管财务披露进展缓慢,市场对 ST 新潮的股价表现依然强劲。公告发布后,股价在 4 月 29 日早盘一度触底,但随后迅速反弹,形成深 V 反转,全天上涨 1.26%。此前,公司在 4 月 21 日至 23 日实现连续三天的涨停,累计涨幅超 12%,表现出强烈的市场情绪反弹迹象。这种反弹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潜力的期待,也受到市场整体波动的影响。
最引人注目的,是 ST 新潮推出的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计划。金帝石油以较低价格试图收购 20% 的股份,而伊泰 B 的要约目标更高,计划收购公司 51% 的股份。截止 5 月 6 日,伊泰 B 已获得约 11 亿股股份,占比超过 16%;金帝石油的预受要约股份比例仅 0.1%。两个要约计划的差异,反映出不同收购方对公司的不同战略意图,也让市场关注公司未来的股价走势和股东权益变动。
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收入为 64.30 亿元,同比略降 0.82%;归母净利润为 16.52 亿元,同比降 11.84%;扣非后净利润为 18.24 亿元,同比降 2.32%。而去年全年的财务数据亦显示,公司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2023 年度收入为 88.49 亿元,同比减少 5.43%;净利润为 25.96 亿元,同比减 17.01%。这表明,尽管股价坚挺,但公司整体业绩仍面临压力和下行风险。
未来,ST 新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持续影响股市和投资者信心。随着财务披露压力增大,退市风险逐渐逼近,市场观察者都在关注公司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披露,或是否会有新的资本操作出现,从而对股价和公司前景产生影响。这一系列事件也让人再次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波动不仅仅源于公司业绩,更深层次受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引导与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