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和桥水:不同视角下的中国投资与未来

42次阅读

共计 18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随着 2023 年美联储不断强调“保持高利率更长时间”,美元似乎成了新兴市场的软肋,尤其在中国 A 股受到外资压制的背景下,市场氛围格外紧张。就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 5%,创下 13 年新高的短短几天后,著名投资者芒格首次在某播客亮相,发表了“未来 20 年中国比任何经济体都更有潜力”的看法。消息一出,立刻在投资圈引发轰动。

此时此刻,似乎芒格想借自己百岁生日之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给中国投资打个预言;而美国的最新就业数据表现出一些放缓迹象,美债略有松动,A 股也借机反弹。可是,最近最受瞩目的,并非芒格的这次曝光,而是另一位在中国投资者中享有盛名的对冲基金大师、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达里奥。

一篇由金融记者科普兰撰写的长文,试图揭示桥水的投资策略和企业文化,当然,背后也暗藏着为他即将发行的新书《基金:雷·达里奥与桥水的传奇》预热的意图。尽管桥水多次试图用律师函和诉讼阻止这篇文章,但电子书已在亚马逊上线,还可以在一些公益网站找到电子版。引人好奇的是,这本书的介绍居然写着“雷·达里奥不希望你读这本书”,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其中是否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与许多业内人士期待从书中一窥这家管理着逾千亿美元资产的巨型对冲基金如何运营不同,作者更倾向将焦点放在达里奥作为一个“老板”的形象上——评价其实颇为负面。文中指出,达里奥的投资成功,更多依赖直觉而非宏观系统模型,他的判断几乎与随机抛硬币无异。实际上,关于桥水是如何赚到钱的,书中似乎并没有透露太多秘诀。相反,它试图从人文角度拆解达里奥的领导风格,甚至把这家以“原则”为核心的公司文化批判得一文不值。

这本书并非专注于介绍桥水的投资技术,而更像是拆解其创始人的复杂性格。许多细节暗示,达里奥实际上通过深入了解国家信息、官员动向,从中获利——把资产管理变成了“政府关系”的游戏。这也让人觉得,桥水实际上在做一个“政府 - 市场”结合的生意。据了解,在 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桥水的资产规模飞速膨胀,达里奥也逐渐跻身全球顶级的经济决策圈,从央行高官到国家领导人,都成为他的“常客”。他在企业文化上推崇极致的透明和个性化管理,比如录音贴面试、把员工弱点写在棒球卡上作为离职礼物等,这些在作者看来,是操控和偏执的表现,远非成功要素。

这本书的最大主角,似乎不是桥水是怎么赚钱的,而是达里奥作为“前老板”的个人品质。“自从去年让出领导位置之后,达里奥仍然每天在领英上发言,强调个人原则。”他在公开回应这本书时也不忘强调,“我们不会被谣言所干扰,会继续做自己”的信念。从表面上看,这位退休的巨头似乎过得不错,但实际上,他的“更多作为”远远超出投资,一直在推动中美关系缓和,力图在两个大国之间建立和平合作的桥梁。

相比之下,芒格对中国市场的态度简单明了:只要企业好、价格便宜,就值得投资。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芒格持有比亚迪近 80 亿美元,而对特斯拉则较为谨慎。即便比亚迪在早期面临巨大危机,甚至濒临破产,芒格依然坚持“买进去、长持不动”。他喜欢低买高抛的机制,但更偏好“买入且愿意共同进退”,即“buy-and-hold”的投资方式。

芒格对比亚迪的看法极为肯定。他认为,王传福是天才工程师,比特斯拉更接地气,实实在在地“做事”的能力比伊隆·马斯克更值得佩服。比亚迪的销量一路飙升,今年上半年已超过 125 万辆,逐步逼近全球前十的汽车制造商,年底预计销量将超过 250 万辆。这一表现,为芒格的中国投资增添了底气,也让 A 股市场的多头看到了希望。

其实,芒格自 2023 年以来一直在表达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无论是在 2022 年股东大会上,还是在 2023 年媒体访谈中,他都强调:“中国的未来 20 年,几乎比任何国家都要好。”他觉得中国的龙头企业实力强大、价格合理,是值得持有的好资产。相比之下,达里奥更偏向宏观叙事,会关注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的变化,试图在中美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

两人的观点根本不同:达里奥喜欢从宏观层面制定投资策略,关注国家信息、政策走向,而芒格则更偏向价值投资,专注企业本身,强调“从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前者建立在庞大的大局观之上,后者则坚信“企业的未来就是投资的未来”。这也导致他们在中国投资策略上出现了明显差异。

总结来看,策略的不同塑造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投资视角。对于达里奥来说,全球宏观布局、地缘关系才是关键;而芒格则坚信只要企业有价值、价格合适,长远来看就一定会有回报。尽管看法不同,但都相信中国市场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好。如今,两种极端的观点在“继续投资中国”的问题上交汇,也让人更有信心:未来的中国,值得期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