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割肉”京东:背后原因与未来走向剖析

5次阅读

共计 276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2 月 23 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腾讯却做出了一个在资本圈和互联网圈引起轩然大波的举动。这一天,腾讯给股东分红了,不过分的不是自己的现金,而是把持有近 8 年的京东股份,通过派息的方式分给了腾讯的股东。

在此之前,腾讯可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京东 17% 的股份。此次派息,每持有 21 股腾讯股票的股东,就能获得 1 股京东股票。派息之后,腾讯持有京东的股份降至 2.3%,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

按照腾讯集团公告,将按合资格股东持有每 21 股股份获发 1 股京东集团 A 类普通股的基准,以实物分派的方式宣派由腾讯持有的 4.6 亿股京东集团 A 类普通股的特别中期股息。以京东当日 258.2 港元的收盘价计算,腾讯此次共派发了价值 1042 亿元人民币的股票。股权登记日为 2022 年 1 月 21 日,股息发放日为 2022 年 3 月 25 日。

这样大规模的股票派息,在国内着实罕见。一位持有腾讯几百股的股民,12 月 23 日间接拥有了京东股票,他笑称“胡椒面撒的真宽广”,对这天上掉下的股票颇为满意。上海荣正投资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郑培敏表示,“如果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变现 1000 亿元,基本不可能。即使卖掉了,也不一定会全分给股东。对腾讯股东而言,此次操作的确是利好,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体现。”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也认为,腾讯选择非直接抛售,采用实物配股的模式,影响更为温和,能减少对持股公司的影响。

在国外,类似的做法并不鲜见。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曾将持有的苹果股份派分给股东,雅虎也派分过阿里巴巴股票。但在国内,这种行动仍然较为罕见,互联网分析师葛甲称,这种操作在资本上是一个特别大的动作。郑培敏也认同这种操作不太常见,不过他觉得虽然罕见,但也是正常操作,“国外有类似案例,国外法律完全支持。把这块资产分给股东,逻辑上是通顺的。随着资本市场继续发展,不排除未来国内 A 股市场会出现这样的例子。”正因不常见,此次事件引发了激烈讨论。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以股票作为股利来减持,是一种形式选择,相对于直接二级减持,可以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相对于找人接盘,可以避免给京东找个新大股东。

腾讯为何此刻减持京东

截至 12 月 23 日收盘,腾讯股价上涨 4%。“股价很能反映现实,腾讯手里拿着京东股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当前形势下,腾讯减持,市场看好,认为腾讯终于落袋为安,回归主业。”葛甲说道。

2014 年 3 月,腾讯首次投资京东,同时腾讯原有的电商业务也加入了京东。随后腾讯参与京东 IPO 认购,双方开展了多层次合作。这 8 年间,京东从 PC 向移动互联网转型,GMV 实现了超过 10 倍的增长。目前,京东市值超过千亿美金,去年还在香港二次上市,体量不可谓不大。

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竞争激烈的往昔,京东作为能与阿里巴巴抗衡的电商平台,给腾讯带来了重要的战略价值。腾讯对京东的投资,无论是在财务回报上,还是业务竞争方面,都堪称腾讯最成功的投资之一。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

去年至今,国家对互联网公司和资本的监管愈发严格。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针对此次派息式减持京东股份,腾讯表示:“我们认为现在是适当的时间,采用适当的方式向腾讯股东直接分享我们对京东的投资成果。”腾讯还表示,目前没有进一步减持京东的计划。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分析称,腾讯减持京东,与当前监管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监管环境强调反垄断,腾讯在游戏、社交领域已经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如果在电商领域再拥有控制权,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而垄断后会受到诸多限制,不如退出,回归自己的本业,这可能是战略上的调整。郑培敏也觉得,这或许是腾讯和京东自己的商业决策。“当年腾讯拿京东对抗阿里,现在,京东对腾讯的战略意义,可能已经基本结束了,历史使命完成了。”

为何采用这种派息方式

腾讯减持京东,并非是因为缺钱。根据腾讯三季报,其经营现金同比增长,投资活动现金和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说明公司并不是因为现金流紧张才这样做,这个逻辑不成立。”张刚说道。

那么,腾讯选择这种方式,很可能是需要退出京东。减持一般会选择出售或转让,但在二级市场进行减持,或者转让给其他人,是一件耗时长久的事情。此次腾讯持股京东比例很高,减持 17%,可能会引发京东内部管理层变动,并不合适。而现在这种派息操作,可以淡化处理,既快捷,又不会影响到京东,会是双方都认可的方式。

“这样操作减少了对京东股价的冲击,让腾讯股东能够分散自主决策。”郑培敏认为。12 月 23 日腾讯股价上涨,京东股价下跌,王骥跃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减持方股价会涨,能回收现金以及增加利润,这次腾讯虽然不直接变现,但减少了分红现金流出。对于被减持方,股价一般会下跌,拿到股票的股东往往会继续减持。

目前这种操作下,腾讯 12 月 23 日发公告,明年 3 月 25 日发放股息,“很快就能完成产权转移,不用签 BP、投资意向,不用经过几轮会谈、交税,而且不用耗费那么长的时间。一个派息公告就解决问题,非常高明。”葛甲认为,腾讯这种做法,“省事省时,还能减小自己的垄断风险,整个过程基本滴水不漏。”

会减持拼多多、美团吗

腾讯减持京东的同时,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作为美团第一大股东,拼多多第二大股东,腾讯会不会继续减持这两家互联网公司?

此前高盛汇总的腾讯持股上市公司名单中,除京东外,拼多多、哔哩哔哩、美团、快手、唯品会、永辉、五八同城、同程艺龙、富途、众安在线等均榜上有名。12 月 23 日,腾讯搜狗还退出了知乎的股东名单。

“如果这次减持京东成功了,下一步退出拼多多、美团,都是有可能的。”葛甲表示,腾讯最主要的业务是游戏,当下重点也是保游戏,而不是控股的其他公司。这次如果减持京东市场反映良好,也能获得监管机构认可,腾讯很有可能会频繁使用这个模式。如果效果不佳,那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对于腾讯来说,最大的好处肯定是,把京东股票牢牢抓在手里。但现在大环境下,需要一种折中的办法。目前不想着能获得多大好处,至少要消除坏处。”

对于资本无序扩张,监管部门近两年一直在持续整治。此前,阿里已经退出芒果超媒等媒体公司,借呗、花呗也都在做品牌隔离。腾讯通过资本方式投资了众多互联网公司,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腾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

“腾讯以前拿流量换股份,导致了不对称流量供应,对阿里其实是不公平的。现在公平供应流量,腾讯直接拿流量卖钱,每家电商公司都可以来买。”雷科技创始人罗超认为,此次腾讯的减持操作,既合规,也能增加收入,之后,阿里、拼多多、京东这些电商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购买流量,产生竞价效应,腾讯的广告收入也会随之增长。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