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精准锁定双碳投资机遇,洞察产业新风口
“碳中和”成为近年来投资圈为数不多的确定性赛道,并将持续在中国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深入发展。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2023 年双碳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黄金机会?下一个增长点究竟在哪里?企业该如何把握?
关键技术与细分赛道持续发力
险峰长青作为国内最早期的天使投资机构,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布局早中期的关键技术公司。这里的关键技术分为两类:一是颠覆性技术,如新兴光伏钙钛矿材料、未来可能实现的核聚变技术;二是产业链“卡脖子”关键环节上的突破,比如制氢和氢能储存技术,这些环节决定了氢能行业的整体发展潜力。
绿动资本则专注于绿色主题的中后期投资,覆盖清洁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交通物流。他们细分重点投向生物合成和绿色化工材料、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新型工业制造材料以及绿色消费品等领域。
替代与减量:碳减排的双重路径
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指向生产端能源结构清洁化和工业电气化(替代),以及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提升运营效率(减量)。这不仅要求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国产替代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新能源投资有何独特之处?
与传统互联网或消费投资相比,新能源领域市场规模更大、周期更长且产业链条复杂。投资者需要具备跨技术领域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能快速识别技术的产业转化潜力。投资早期往往风险较高,多依赖政府科研基金支持;到了中期,市场验证和规模化成为重中之重;后期则吸引产业资本及国有资金深入参与。
投资挑战与快感并存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新能源赛道的最大难点是技术门槛高且细分领域众多,需要团队持续沉浸行业、深化研究才能做出精准判断。而投资的“爽点”体现在高确定性: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逻辑清晰,项目和人才高度集中,且细分领域多样,避免了互联网领域的“赢者通吃”局面,给投资回报带来多元可能。
不过也需要保持冷静理性。近期资本大潮带来的估值泡沫不可忽视,成长周期长、技术产业化风险大,需要投资人坚定信念,理性评估企业价值。
双碳投资环境与应对策略
绿色投资面临挑战不仅包括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有制度和流程的完善需求。高效的投后服务成为提升投资价值的关键,如支持被投企业招聘关键人才,助力市场开拓及产业落地。
快速决策是投资成功的关键。险峰深耕产业多年,凭借丰富经验和判断体系,能够迅速完成项目评估和交易结构设计,保持资本运作的高效性。同时,他们也注重资源整合,与政府、产业集团深度合作,实现资金与资源的良性互动。
企业 ESG 能力评估新视角
ESG 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投资方关注企业是否具备与 ESG 理念契合的赛道选择、强大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有效治理结构和长远战略规划是关键。推动 ESG 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策略,不仅提升业绩,也符合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要求,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双碳地位
全球碳中和投资可分为欧洲、美国和中国三个主要市场。欧洲因统一的气候政策走在前列;美国则因政治分歧对 ESG 存在复杂态度;中国虽起步较晚,却凭借坚定的国家政策支持、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强大的人才储备,迅速成为全球双碳领域的重要力量,潜力巨大。
特别是中国制造业产能规模居全球首位,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优势使其有望在新能源和双碳经济领域赶超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即是例证,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批如比亚迪这样的行业巨头,展现出强大追赶能力。
未来投资节奏与趋势展望
经济全面恢复背景下,双碳领域投资节奏不会放缓,但行业内部将出现分化。头部企业融资依然顺畅,而部分公司面临压力和挑战。随着资本市场回归理性阶段,企业和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产业本质价值和成长规律。
看待行业发展,既要警惕泡沫,也应坚信中国绿色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把握政策机遇和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坚持科学的投资原则和灵活的策略,将是 2023 年乃至未来双碳投资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