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此前在关于山东的讨论中提到,山东对省内双核定位做了调整,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在东北,辽宁也面临类似情况。辽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沈阳城市品质,增强其能级,提高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同时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交流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沈阳和大连在辽宁的定位,类似于济南和青岛在山东的定位,即沈阳获省里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连获省里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除沈阳外,吉林省会长春也得到省里官方对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支持,去年吉林省长就批示全力支持长春申报。东北另一省的省会哈尔滨,虽民间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呼声,但官方层面不如沈阳和长春积极。从现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来看,若再多一个,大概率会定在东北。毕竟东北有超 1.1 亿人口,建设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是合理的。
近些年网上对东北存在诸多误解和地域黑。比如有人无视辽宁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 GDP 都远高于贵州的事实,认为东北落后。实际上,东北人口外流较多,一方面是因为东北老龄化程度较重,老人受不了严寒去南方定居;另一方面东北年轻人在当地难找到高工资工作,倾向去大城市,这在很多省份都存在,像四川、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年轻人出外打工也不少,却未被过度解读。
说东北经济落后也不准确,东北经济仍在增长,只是增速变缓。东北的辉煌时代是第二产业发达的时期,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东北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口老龄化严重,在发展第三产业时,因气候寒冷、离国内出海口较远等区位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劣势,经济增速下滑。但不能因一点滑坡就否定东北,中国人口 2030 年开始持续负增长,多数地区早晚也会面临老龄化;随着经济体量增大,经济增长必然逐渐放缓,东北只是发展早,进入增速减缓阶段早;放眼全球,经济发展有前景的地方都不多,年轻人都往大城市流动,如日本人口负增长且老龄化严重,除东京圈和冲绳外,各地人口均在下降,人口向东京圈集中趋势明显。
中国人口体量是日本十多倍,照此推算,中国大概能有十多个城市群未来吸引年轻人集中,其他城市可能难免衰退。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有可能吸引周边人口集中,成为有希望的城市。东北很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地区定海神针。这个东北的国家中心城市,还肩负着探索在人口老龄化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安康养老的重任。有东北学者指出,要针对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如老龄金融、大健康产业、老龄智能穿戴产业及其衍生产业等,形成老龄特色园区,集约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带动区域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所以,不应地域黑东北,而应期待东北发展得更好,因为东北的今天或许就是大部分地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