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9 月 23 – 24 日,2021 DEMO CHINA 创新中国峰会于重庆融创国际会议中心亮相。自 2007 年起,由创业邦打造的该峰会已连续十四年为高成长创新企业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第 15 届峰会获得了首席合作伙伴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单位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的支持,5 大赛道由专场合作伙伴高通创投、腾讯 5G 生态计划、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种子基金、HP、联想创投、H50 等产业及创投机构联合打造。峰会现场,君联资本合伙人邵振兴、DCM 中国创始合伙人林欣禾、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进行了名为《世界变化快,VC 行业如何应对?》的圆桌论坛,观点如下:
DCM 中国创始合伙人林欣禾观点
DCM 中国创始合伙人林欣禾表示,若未成为有影响力的机构,竞争对手不会进入,只有自身做得好,对手才会进来。而竞争对手进来后,会在功能和布局等方面带来诸多改变。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观点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称,投资是长期之事,并非投一个项目就能决定投资生涯。需制定投资策略并执行,若变成 KPI 导向行为则很可怕。
创投行业活跃原因探讨
邵振兴提及,09 年后金融危机时期,有大佬提出“不变的是变化”,如今又处于充满变化的疫情后时期。上次创投行业经历低迷,此次却异常活跃。他询问为何有此差异,以及对中国创投行业的启示和挑战。
林欣禾认为,从制造行业看,因疫情海外生产停滞,全世界依赖中国生产能力,中国影响力凸显,活跃度得以保持。
李朝晖指出,在疫情大环境下,互联网作用更突出,数字化影响显著,中国庞大消费群体的利润值和增加值爆发,也是创投活跃的原因。
邵振兴总结,创投行业活跃深层次原因一是疫情加速和增强了中国供应链对全球的贡献,二是疫情在全球加速了产业数字化,所以投资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创投机构自身变化探讨
邵振兴提出第二个问题,近年创投行业变化大,机构增多,两位代表机构差异大,从自身机构发展看,未来在操作、管理及人才引进方向会有何变化。
李朝晖表示,中国市场正快速转型,大环境对团队要求更高,会更多合作探讨产生新想法,积极提升组织能力,伴随数字化进程通过不同方式帮助所投资企业。
林欣禾称,近两年企业增多,但投资速度不快甚至缓慢。以前看初创公司会花时间多做比较,现在看公司多了却难下决定。投资要学习新东西,投资只是第一步,投资后企业如何从竞争中走出很关键。疫情虽造成投资难且慢,但也带来更多选择。
邵振兴小结,创投行业自身未完全融入外部技术变革,投资决策更难,但仍会陪伴企业成长。
创投机构与政策变化探讨
邵振兴提出第三个问题,外部环境除疫情外政策变化多,从两位角度看,创投机构应如何与政策变化与时俱进,对投资行业有何建议。
林欣禾认为投资是开始,从投资到上市是漫长过程,创业者要拥抱改变。若没成为有影响力机构,竞争对手不会进来,对手进来会带来改变,同时要关注法律新看法。特别是中早期投资要看到未来 15 年变化。
李朝晖同意林欣禾观点,很多变化虽微妙但能适应。如疫情初期大家紧张,现在已习惯防疫措施。企业在中国迅速生长后会思考社会责任等问题,用开放心态接受适应变化,更易找到新机会并快速跟上。
邵振兴认为目前需关注生存,要更加敏捷快速应对变化。
对行业后辈的建议
投资行业面临严重“内卷”,有文章讲“逃离创投”,邵振兴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前辈,询问两位对行业后辈的建议。
李朝晖表示投资是长期之事,不能因 KPI 导向而行为短视。中国发展快机会多,每代人都有机会和视野,不必焦虑,应花时间经历和成长。
林欣禾认为内卷与否取决于自身,他很少内卷,觉得赚大钱别来,把事情做小,人多易紧张浪费时间,不如睡觉,睡得越多生活越幸福。
邵振兴将两位发言浓缩为:机会还很多,不要走捷径;忘记焦虑坚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