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性能GPU:沐曦程刚引领算力新变革

7次阅读

共计 13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2 年 7 月 28 日,DEMO WORLD 世界创新峰会在北京开幕,并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举行。会上,沐曦集成电路 (上海)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OO 程刚发表了《国产高性能 GPU 打造算力新标杆》的主题演讲。

GPU:全球算力的核心支撑

GPU 是全球算力的支撑载体与基础。在“东数西算”布局及各应用领域,包括未来超级运算领域,都亟需强力的中国芯 GPU 布局。实现高性能 GPU 自主可控,才能保障国家基础算力平台安全自主,为中国提供强大数据算力支撑。

从数据来看,2020 年到 2025 年,对算力的需求是过去十年的 3 倍且持续增加。GDP 增长与算力成正比,算力作为新基建重要部分,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积极。当前流行的算力实现组合是以 GPU 加 CPU 引领通用算力平台。GPU 和 CPU 虽都用冯·诺依曼架构,但微架构不同,GPU 更侧重并行算力实施。这是实现大规模算力提升的最佳方式,能强力支撑社会算力需求。第三方机构预测,2020 年到 2027 年全球对高性能 GPU 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超 30%,2020 年全球 GPU 市场总值超 250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达 20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30%,市场前景广阔。

在应用领域,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机械、新能源、电子辅助设计和模拟,以及金融、投资风险分析、宇宙探索、地球开发、地质勘探、数据处理或仿真等,都需强大算力支撑。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及生物医药领域,如新药研制、病毒研究等也有很强算力需求。从游戏和虚拟世界、元宇宙方向的图形图像显示和渲染应用,到人工智能应用方向拉动产业规模增长,再到数据中心应用方向在“东数西算”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PU 贯穿其中,是全球算力的核心支撑。

人才与团队:沐曦的坚实基石

芯片研发从概念到量产并满足客户实际应用需求困难重重,需要经验丰富的团队。沐曦于 2020 年 9 月成立,成立前团队核心成员在 GPU 领域深耕近 20 年,团队平均有 10 年工作经验,已完成磨合,为产品顺利量产提供保障。

团队成果丰硕,从 2009 年 40 纳米的 GPU 产品到 2016 年 14 纳米的 GPU 产品,共 8 代 16 颗 GPU 产品出自沐曦核心研发团队;从 2017 年第一代 7 纳米 MI60 产品到第四代应用在美国超算的 GPGPU 产品,也由团队成员打造。沐曦产品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颗高性能通用 GPU 芯片面向 AI 推理,今年年初成功流片,从立项到流片仅用 13 个月。沐曦还将在今年和明年分别推出针对 AI 推理和训练的高性能面向异构计算的通用 GPU 芯片,高性能渲染 GPU 芯片也在研发中。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应用系统的灵魂。沐曦拥有强大的软件和应用研发实现团队,面向 GPU 应用平台及生态打造,能兼容主流 GPU,为未来软件应用和生态提供有力支持,快速导入新算法新需求,实现算力快速提升。

未来挑战:突破前行之路

GPU 研发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GPU 是新兴事物,人才短缺,培养成熟的 GPU 工程师、设计师、软件驱动等人才需要时间,难以满足研发需求。

GPU 研发技术壁垒高,世界上 GPU 供应商如英伟达、AMD、英特尔等有数十年经验和技术积累,国内研发投入时间短,面临较高技术门槛。以英伟达为首的巨头建立了成熟应用生态,AI 工程师习惯其研发模式,未来开发者迁移难度大。目前策略是从兼容 CUDA 生态切入,占据一席之地后逐步构建自有生态体系,相信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