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轴承:掀起人形机器人产业的8倍涨势

6次阅读

共计 19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长盛轴承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重要“龙头”企业,近期股价短短数月内飙升 450%,半年涨幅接近 8 倍,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这样的涨势,究竟是基本面支撑的理性反应,还是即将酝酿的泡沫?本文将从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器人行业增量机会及资金面情况进行全面剖析。

中规中矩的业绩表现

长盛轴承成立于 1995 年,主打自润滑轴承领域,产品形式多样,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工程机械、风电和人形机器人等行业。2024 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公司核心产品如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双金属边界润滑轴承以及金属基自润滑轴承,共计贡献超过 65% 的营收。海外市场贡献占比超过 40%,出口主要集中于欧美和日本。

2024 年前三季度,长盛轴承实现营收 8.35 亿元,同比增长 1.9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1.69 亿元,同比下降 5.29%。车用自润滑轴承需求稳定增长,但工程机械等传统领域需求有所减弱,影响整体利润表现。纵观近 5 年,公司营收及扣非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 13.3% 和 16.5%,增速稳健,受益于下游行业转型带来的产品需求提升。

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强调降低成本和维护便捷性,滑动轴承因其无需频繁润滑、成本低廉优势,成为替代传统滚动轴承的趋势。汽车行业中,自润滑轴承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每辆车的使用量已超过 100 个,逐渐替代一些传统轴承材质和结构。

在盈利能力方面,2024 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 34.82%,较去年略有下降,这主要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终端需求差异影响。从历史数据看,毛利率总体持稳于高位水平;销售净利率达到 20.8%,在制造业中处于较强盈利能力区间。公司有效控制了销售费用,费用率由 2019 年的 15.5% 降至 2024 年三季度的 10.9%。

整体来看,公司的基本面表现稳定,传统估值维持在 20-30 倍水平较为合理。不过,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量产,市场对新业务的成长性期待大幅提升。

机器人市场驱动下的两大核心业务

长盛轴承在机器人领域主要聚焦两大产品线:一是用于机器人关节的自润滑轴承,二是执行器中的滚珠丝杠。已经确认与国内领先企业宇树科技达成合作,获取用于机器人关节的自润滑轴承订单。这一合作极大点燃市场情绪,因为宇树科技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与商业化领先者,合作关系意味着长盛轴承有望共享未来机器人市场的增长红利。

按照公开拆解数据显示,一台先进的人形机器人至少需要近 30 个各类型轴承,单个轴承价格约 65 元,总价值约 1820 元,约占机器人成本的 1%。若市场规模达到千万级别,相关轴承业务市场空间将达到数百亿元。

更重要的是,自润滑滑动轴承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长盛轴承作为规模最大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技术优势。全球自润滑轴承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 Daido Metal、日本 OILES 和美国 GGB 等,而长盛轴承作为国内标杆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除轴承外,公司还积极开拓滚珠丝杠产能。2022 年启动的增资计划中,约 2.65 亿元用于扩大自润滑轴承及滚珠丝杠产线,包括 3 万套滚珠丝杠的新增产能。同时,公司控股 45% 的滁州华纳拥有 60 万套真空电子驻车及商用车换挡滚珠丝杠生产实力。汽车及机器人领域丝杠虽工艺相近,但机器人对精度、承载与设计的要求更高。

2024 年 6 月,公司明确表示正在与多家机器人厂商合作开发丝杠产品,目前处于样品试制及技术研究阶段。其自润滑丝杠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螺母,实现无需外部润滑、免维护、低噪音等优势。

丝杠作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不仅技术门槛高且毛利率可达 60%,远高于电机、减速器等零件,国产替代潜力巨大。长盛轴承同时掌握轴承与丝杠两大关键部件,尤其与行业内领先的宇树科技保持密切合作,未来受益可期。

资本市场的狂热与风险

尽管业绩尚未完全兑现成长预期,长盛轴承股价的飙升多少带有资本抱团的成分。2025 年初以来,公司已接受超过 180 家机构调研,涵盖券商、基金及保险资金,调研次数居行业前列。显然,机构投资者已积极介入,预期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即将到来。

同时,游资频繁活跃。据统计,最近一月公司多次上榜龙虎榜,三个月内高达 13 次,可见短期内股价波动剧烈,也存在较多投机成分。散户与量化资金的参与进一步推动股价快速拉升,令估值短期达到 130 倍市盈率,显现出明显的泡沫迹象。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产业进入导入期时渗透率较低、增长缓慢,企业难以实现盈利;加速成长期(5%-25% 渗透率)龙头利润和估值均会暴增。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导入期,明后年或踏入加速成长期,龙头企业估值或有望攀升至 150 倍甚至 200 倍。然而,伴随资金追逐而来的高估值也意味着很大的波动和风险。

综上,长盛轴承凭借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产能及客户合作契机,确实具备成长潜力,资本热度亦有合理根基。但投资需谨慎把握风险,未来应密切关注技术晋级、订单兑现及行业渗透速度,以寻求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