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7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华为再度崭露头角。据国内调研机构洛图科技数据,2024 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全渠道销量达 1747 万套,同比下滑 3%。小米出货超 150 万套居首,销售额次于德施曼列第二;华为销量未进前五,但高端市场表现出色,销售额位列第五。
由 B 到 C,智能门锁进入“线上时代”
2023 年及以前,国内智能门锁行业 B 端市场主导,以房屋整装为主。彼时“人脉”比产品质量、营销更关键,企业与家装公司打好关系就能提升销量与份额。2024 年 B 端市场份额降至 44.1%,同比下滑 14.4%,C 端市场同比增约 12 个百分点至 54.6%,首超 B 端。
B 端市场萎靡源于房地产不景气。2024 年 1 月 - 9 月全国 300 城宅规划建筑面积等多项数据大幅下降,对智能门锁行业冲击严重。C 端市场崛起带来新增长力,智能门锁企业需思考如何顺应 C 端打造产品与营销。
洛图科技统计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门锁线上全渠道销量为 772 万套,线下零售量远低于线上。线上市场为主意味着销量取决于消费者支持度与产品曝光度,企业竞争更激烈,头部化更严重。小米、华为、TCL 等品牌具先天优势。
线上市场产品价格透明,价格战难免。2024 年国内线上智能门锁平均价格从 2021 年的 1301 元降至 913 元,预计两年内均价将降至 800 元以内。此外,“技术战”烈度升级,智能门锁向家庭安防平台进化,加入更多复杂生物识别技术。低端以 App 蓝牙、指纹、NFC 解锁为主,高端则有 AI 掌静脉识别、3D 结构光人脸识别等,还能融合多种方案提高安全性与功能冗余度。
行业竞争加剧,AI 成为新的杀手锏
智能门锁行业销量主力转向 C 端,线上市场重要,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受益。萤石凭借品牌知名度,2024 年线上渠道销量同比增长超 150%。但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近两年近 170 个品牌退出行业。
相对而言,凯迪仕、德施曼等高端品牌抗风险能力较强。德施曼在 1500 元以上价位段居首,凯迪仕在 2000 元 -2499 元价位段领先。品牌塑造完成后,可依靠高端份额保证营收,投入资金开发新技术、产品与营销,并逐步下沉市场与互联网巨头竞争。
仍在智能门锁行业发展的品牌,需在产品设计、价格、营销发力。C 端市场需求多样,对产品设计要求高,应加入更多生物识别功能。价格以下沉市场为核心,降价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营销较复杂,需在各平台投放广告或直播展示体验升级。
智能门锁行业积极融入 AI,利用 AI 提升识别准确度与解锁效率是未来趋势,还可用于营销。如 TCL 的 K7G Plus 智能门锁加入 3D 结构光解锁和 AI 功能,能在复杂光线场景准确识别用户,24 小时 AI 哨兵猫眼可智能观察家门动态并提醒房主。
以 C 端市场为主不意味着放弃 B 端市场。凯迪仕推出智慧租住解决方案,与租房结合。国内潜在出租房源超 6000 万套,凯迪仕在智能门锁建材领域首选率位列国产品牌第一。欧瑞博推出高端全屋定制解决方案。消费者选择小米、华为智能门锁,部分原因是同品牌设备便于 App、语音控制。打造全套智能解决方案,或成传统家电企业抵御数码科技品牌的关键。未来智能门锁可能开拓智慧园区、楼宇等市场。
头部品牌决战国内,中小品牌海外寻机遇
国内智能门锁行业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虽 2024 年销量下滑,但相关企业适应 C 端市场后,未来数年大概率不再出现。B 端市场萎缩后,C 端将成销量增长主力,消费者需求促使企业加大研发,行业头部化加剧,小品牌处境艰难。智能门锁品牌需降价下沉、融入 AI、丰富产品功能并做好营销。头部品牌在价格战与产品功能添加方面更具优势。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智能门锁企业可进军海外。2024 年中国智能门锁渗透率约 27.9%,海外市场渗透率不到 3%,产品功能不够丰富。国内产品在海外堪称降维打击,海外市场竞争烈度低、发展空间大,或为国内企业机会,获取收益未必低于国内市场,如 ANKER 般在海外成功后可转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