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Connect 2024揭秘:顶级AR眼镜Orion震撼登场

12次阅读

共计 137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首款 AR 眼镜 Orion 震撼亮相

Meta 在 2024 年 Connect 大会上首次公开展示了其备受期待的 AR 眼镜 Orion。这款眼镜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包括轻巧的眼镜本体(重约 98 克)、独立的计算单元和专门设计的肌电手环。每副眼镜生产成本高达 1 万美元,约合 7 万人民币,成为迄今为止最昂贵的 AR 眼镜之一。不过目前仅限内部开发和少量测试,暂未正式发售。

领先的光学与显示技术

Orion 采用了先进的衍射光波导设计,搭载碳化硅打造的波导片,具备高折射率、耐用且轻巧的特点。据 Meta 首席技术官 Andrew Bosworth 透露,碳化硅波导的生产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显示方面,选择了 Micro LED 微型显示屏,极大提升显示亮度与颜色表现,从而实现了约 70 度的大视场角,远超业界常见的 25 度。

分体设计与定制芯片加持

眼镜本体将负责眼部、头部和手部的跟踪,以及部分图形处理,而重负载计算则由外置的计算单元承担,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这款眼镜搭载了 Meta 特别定制的芯片,结合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现场体验认可,业界猜测该芯片可能是与英伟达合作打造。轻质镁合金框架设计,帮助设备散热与减轻重量。

丰富的交互方式:肌电手环 + 多追踪技术

Orion 支持眼动跟踪、头部转动、语音控制和手势操作四大交互方式,手势主要通过专门的肌电手环实现。该手环利用肌电图技术捕捉手腕上微小肌肉动作,实现基本的点击、滚动和启动应用等操作。配合眼动作为指针定位,模仿类似苹果的交互体验。这种组合大幅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感和自然度。

七颗摄像头实现空间定位

眼镜内嵌七颗摄像头不仅辅助手部和眼部跟踪,还支持 SLAM 空间定位技术,能够让虚拟物体准确固定在现实世界中。用户可随意转头,虚拟窗口依然停留在预设的位置,增强了真实感和沉浸感,这也使 Orion 称得上是真正的 AR 设备。

多样应用场景及游戏体验

现阶段,Orion 主要演示了结合 Meta AI 的基础交互功能,包括浏览网页、观看短视频、简易 3D 游戏、免提视频通话和多虚拟屏幕共享。例如,The Verge 记者曾与扎克伯格通过 Orion 进行 3D 版虚拟乒乓球对决,游戏响应迅速,几乎无延迟。此外,AI 可以快速识别桌面上的配料并生成菜谱,体现了智能辅助的潜力。

未来展望:消费级第二代 AR 眼镜

Meta 透露,Orion 的第二代产品将在未来数年内面世,定位为真正的消费级 AR 眼镜。新版本将改进镜片材质,放弃碳化硅以降低成本,屏幕分辨率提升,镜框厚度减半,整体更轻更舒适。Meta 表示,提升视野、分辨率和亮度,同时降低成本,是他们当前的核心挑战。

AI 技术赋能内容创作和翻译

Meta 同步推出了 Llama 3.2 大模型,支持图文双模态处理,方便开发多功能 AI 应用,包括视频理解、视觉搜索和长文本解析等。新增 Meta AI 高级语音功能,可模拟多位名人声音进行交互,并支持多语言实时翻译。智能 Ray-Ben 眼镜也因此实现了视频记录、停车定位及同声传译等实用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总结

此次 Meta Connect 2024 不仅展现了其在 AR 领域的技术高度,尤其是 Orion 眼镜的硬核配置和多样交互方式令人期待,更表明 Meta 在生成式 AI 和元宇宙布局上的深耕。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几年消费级 AR 眼镜的普及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Meta 借 AI 实现了元宇宙愿景的新跨越,市场反应积极,股价表现亮眼,彰显其行业领军地位。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