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血汗工厂监控引发热议
近日,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 YC 孵化的 AI 初创公司 Optifye 的一段演示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短短几小时内便吸引了超过 30 万次观看,但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声浪。视频中,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扮演服装厂老板和主管,通过 AI 监控系统对一名表现不佳的员工展开批评。
视频内容显示,Optifye 开发了一套基于 AI 的安全摄像头系统,安装在生产线,通过计算机视觉实时监测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怠工行为。然而,这套系统的应用方式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网友纷纷调侃,“他们是不是忘了放个抽鞭子的机器人?”更有声音指出,这不过是“血汗工厂即服务”的另一种形式。
面对汹涌的批评浪潮,YC 最终选择删除了这条视频。然而,此举并未平息舆论,反而让 YC 的声誉进一步受损。网友们讽刺道:“删帖也不能挽回 50 万美元的损失。”
YC 面临的信任危机
这不是 YC 第一次陷入类似的争议。去年,AI 初创公司 Artisan 因发布“停止雇佣人类”的广告而引发轩然大波。YC 对这类公司表现出极大兴趣,Artisan 在 2024 年的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约 1200 万美元。
然而,YC 近年来的孵化方向也引发了外界质疑。2024 年秋季,YC 因孵化过多相似的 AI 代码编辑器项目而饱受诟病。例如,Pear AI 因抄袭另一家 YC 支持的公司 Continue 的开源项目而遭到猛烈抨击。此外,有分析指出,YC 孵化的许多初创公司过于相似,甚至存在内部互相推销产品的现象。
StartupSauce 联合创始人 Ryan Wardell 直言不讳地表示:“YC 现在更像是一个 B2B 企业圈,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兜售产品。”
投资人如何看待?
尽管争议不断,AI 初创公司的热度依然不减。Rebel Fund 创始人 Jared Heyman 指出,投资人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团队、产品、市场、吸引力、时机和防御性,而非一时的热度。然而,他也警告说,盲目跟风投资 AI 热潮可能导致大量失败案例。
对于 Optifye 这样的公司,尽管其技术可能确实能提高工厂效率,但其监控方式显然触碰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有网友建议,如果能展示一位因被忽视而努力工作的员工如何因新系统得到认可,或许更能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