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助力市场稳定与活力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金融监管总局计划推出三项关键举措:首先,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预计将新增 600 亿元资金投入市场;其次,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降低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10%,以减轻资本占用压力,鼓励险资加大股票配置;最后,推行长周期考核机制,激发机构积极性,倡导长期投资理念。
对于首批试点的 8 家保险公司而言,这些政策无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 2023 年初试点启动以来,已有 500 亿元资金完成投资。而第二批试点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如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共同出资认购的“鸿鹄基金二期”,目标规模达 200 亿元,专注于中证 A500 指数成分股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泰康资产旗下的私募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已获批准,首期投资规模预计达到 120 亿元。此外,中国太保及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筹备相关基金设立事宜,力求抓住政策红利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近年来持续关注中长期资金入市问题。2023 年 9 月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就明确指出,需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特性调整风险因子设置。根据东吴证券估算,若当前险资持有的 3.55 万亿元投资组合中的股票部分完全按照新规则执行,理论上可释放约 1953 亿元潜在投资空间。
与此同时,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短期盈利的传统考核模式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过去,由于“当年度利润”占主导地位,保险公司往往难以抵御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今,通过引入更灵活的考核体系,能够有效缓解此类困扰,使资金更具耐心和韧性。
展望未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预计保险行业将在资本市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此举不仅有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状况,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险企本身来说,则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以及更高的运营效率。
总体来看,随着上述措施逐步落地生效,可以预见的是,保险资金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