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33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五一档,以“腰斩”姿态黯然落幕。此前对档期票房预测较为保守,认为会在 8 亿上下,是去年的 55% 左右。而最终票房定格在 7.47 亿,仅为去年的 48%,观众投票更为激进。从档期总票房看,今年五一档比 2016 年略高,但不及 2017 年。考虑到 2021 年五一假期延长至五天,以日均票房计,今年五一档不及 2015 年,堪称五一档倒退十年。若再算上我国银幕数从 2015 年的 3.4 万增长到今年的 7.9 万,五一档何止倒退十年。
今年五一档最可怕之处,并非档期票房创下 8 年新低、日均票房创下 10 年新低(排除 2022 年数据),而是年轻观众正加速抛弃影院,高年龄段观众占比进一步提高。
年轻观众加速抛弃影院
据《2025 五一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档 24 岁以下观众占比 17%。其中 20 岁以下青少年观众占比 2.9%,20 – 24 岁观众占比 14.1%。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5.0% 和 17.9%,累计占比近四分之一。
近五年对比,2021 年到 2025 年,五一档 24 岁以下观众占比分别为 38.4%、34.3%、25.4%、22.9%、17%,20 岁以下青少年观众占比分别为 8.9%、8.5%、6.3%、5%、2.9%。年轻观众逐年流失成五一档顽疾,20 岁以下青少年观众今年更是直接下滑 42%。
以 2020 年疫情爆发为基准,24 岁以下年轻观众未养成五一档观影习惯,网课、五一期间活动安排及电影质量等问题,促使他们不在五一期间观影。
与之对应,高年龄段观众占比进一步提高。五年来,除 25 – 29 岁观众有波动外,30 – 34 岁、35 – 39 岁、40 岁及以上观众占比几乎逐年上升,这对电影市场并非乐观数据。
近年五一档另一不容乐观态势是观众观影活跃度降低,影院社交属性减弱。2021 年到 2025 年,五一档单均购票张数分别为 1.93、1.94、1.91、1.86、1.82,单人观影比例分别为 25%、22%、30%、31%、34%。排除 2022 年干扰因素,五一档单均购票张数和多人观影数都在下降,看电影越发成为个人选择,这与大城市年轻人独居、不谈恋爱的社会现状相符。
漫威大片《雷霆特攻队》最为明显,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 74.7% 居首,购票画像强男性偏好,男性观众占比档期内第一,单人观影占比 49% 也是档期内第一。
从五一档城市票房 top20 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五座城市位列前五。这些大城市平均票价高于三四线城市,若单人观影比例进一步提高,年轻观众比例进一步降低,不利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
高质量电影何处寻?
今年五一档电影,单以豆瓣评分而言,并不比往年差。《水饺皇后》《大风杀》《雷霆特攻队》开分时都有 7 分及以上,虽稍有滑落但在及格线以上,《人生开门红》是易小星过去几年评分最高的一部。
电影质量更高票房却更低?这令人疑惑。像评分超高的宫崎骏老片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暂不考虑。单看 5 部真人电影,若以评分高定义高质量电影,今年票房最高的应是《大风杀》,但它目前票房垫底,预计总票房不超六千万。仅从市场角度看,高质量电影等同于卖座电影。卖座电影需具备强情绪、强反转、强喜剧、强催泪、强离场感、强类型、强创意、强导演、强品控、强演员阵容等要素。若一部电影具备多项要素,基本等同于《误杀》系列,更高则是《唐人街探案》系列,甚至《流浪地球》系列。
今年五一档电影各有硬伤。《水饺皇后》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但传记电影本身不够卖座,即便有国民度高的马丽主演,也难弥补类型劣势,且观众更想看喜剧电影,而非马丽转型之作。
《人生开门红》是易小星导演十年来评分新高,从受众画像看,该片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三四线城市卖座,但一二线城市观众不买账。从演员阵容看,十年前《万万没想到》主演白客因网剧爆火,前两年票房 10 亿 + 的《人生路不熟》由乔杉、马丽夫妻档加流量小生范丞丞主演,而《人生开门红》男一号常远与前两者差距较大。其一,常远过往成绩不具备抗大梁能力,更适合当重要项目男配,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多为配角。其二,易小星、常远都面临过去几部电影口碑反噬,“烂片警告”帖子在各大平台随处可见,一部电影里两人同时出现足以劝退部分一二线城市观众。其三,喜剧一姐马丽今年成了他们的“对家”,在《水饺皇后》挑大梁。
《大风杀》票房表现最差在意料之中,够硬核但不够商业,主创阵容相对较差,不是观众首选,质量又未高到碾压其他影片。
《猎金·游戏》是邱礼涛导演,刘德华、欧豪、倪妮主演的积压金融犯罪片。刘德华近几年过于劳模,几乎每年有两三部电影上映,即便挑选题材和剧本,观众也已视觉疲劳,且该片质量不突出。
相比之下,《幽灵公主》胜算最高,引进费用低,稳定有 1 亿左右票房产出,利润可观,无需操心宣发。“宫崎骏导演”名号与豆瓣 8.5 以上评分就是票房保证,观众心里有预期。这也是过去几年宫崎骏老片一部接一部在内地上映的主要原因。
虽知名度更高的《千与千寻》《龙猫》等已引进,但《魔女宅急便》《风之谷》等未在内地上映过的影片仍可引进。三十多年过去,还有无数人用“魔女琦琦”当微信头像,说明其受众群体庞大,票房产出可观。一部投资一亿、回本周期长的中高成本大片,未必有宫崎骏老片赚钱,甚至可能亏本,由此可见何种影片更适合中国院线体质。
摒弃陈旧创作,叠加票房保障
每年有爆款电影出现后,业内会总结成功经验,但几年后这些经验又会失效。影响因素众多,如电影同质化严重、单一题材过多,观众被“欺骗”多次,观影试错成本高,索性不选任何一部以免受烂片折磨。
但如果导演品控能力强,摒弃陈旧创作,影企和广电联合将电影制作周期压得足够短,蹭社会热点、国民情绪热度是可行的。过去几年 XX 周年献礼片、极限定档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的头部影片层出不穷,这一成功经验可照搬到非主旋律电影。
何为叠加票房保障?即前文所述的十个强要素有机叠加。比如宫崎骏电影,依托几十年口碑和评分,无论五一还是暑期档都很抗打。又如类型片导演 + 类型片演员 + 同类型题材,让观众一看便知电影类型及预期。像郭帆的科幻片、饺子的动画片、陈思诚的喜剧探案片,片名和预告片放出,观众心里便有数。今年春节档,王宝强与刘昊然海报摆出,上百万网友玩梗“福尔摩斯与星期五”,这种自来水宣发能帮片方节省上千万宣发费。
从这一角度看,邱礼涛、刘伟强这样能稳定产出豆瓣 6 分 + 港片、犯罪片(合拍片),偶尔拍出 7 分 + 类型片的导演,是电影市场急需的。这也是邱礼涛成为电影多面手,过去几年抢手程度、开新片速度与 90 年代王晶相差无几的原因。内地导演里,大鹏、易小星之于喜剧片也是同理。
大鹏经由《保你平安》《年会不能停!》等多部优质喜剧创作、表演,摆脱了《煎饼侠》等烂片阴影,朝着口碑喜剧方向前进。若今年暑期《长安的荔枝》能稳住,他无疑开拓出古装喜剧这一类型分支。相较大鹏导演,易小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比如让观众有新鲜感的组合。今年五一档,《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中曾毅首次触电喜剧电影,给观众很大新鲜感,虽影片质量一般,但在结伴观影和撬动年轻人观影方面在五一档电影中较为突出,是有益尝试。同理,过去一年女性题材电影表现突出。从春节档的《热辣滚烫》,到邵艺辉的《好东西》,再到赵丽颖、张小斐的几部新片,分别涵盖高票房、高口碑、高收益、高稳定性等不同优点。
从这一角度出发,赵丽颖、张小斐能做到,国民度、演技等维度不逊色的倪妮等女演员也可行。过去几年,倪妮常在港片里当镶边女主,或在内地中等体量男性题材电影里当二番。在女性观众占比 55% 的市场,在女性观众对女性故事持续关注的当下,电影公司应创作更多女性题材电影。要知道,在 4 月底召开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对大片的目标是 5 亿票房以上,而张小斐主演的《拯救嫌疑人》在 11 月冷门档期普通周末都卖了 5 亿 +,符合大片预期。
我们不定大片目标,把票房目标定在 1 亿 +、2 亿 +,像剧集市场一样把演员片酬控制在合理区间,将制片与宣发成本控制在 2000 – 6000 万,同样是好生意,就算亏也亏不多。
回首《哪吒 2》《唐探 1900》引爆春节档,有人喊出重回 600 亿 + 的宏伟目标。到如今清明档、五一档和其它周末均不及预期,希望今年电影市场能超过去年的 425 亿,仅仅过了三个月而已。暑期档能否扳回一局?希望接下来各家的定档与宣发动作,能给市场带来一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