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哪些内容行业岗位会被AI取代?

4次阅读

共计 14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的分享内容大多源于智联招聘 3.6 亿求职用户及近 1400 万家合作企业的反馈。在与数字内容产业相关的大会上,智联招聘将数字内容行业大致分为娱乐休闲、媒体影视 / 文化传播和网络游戏三大类,网络游戏因推广变化需众多内容从业者,故而被纳入其中。

分享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行业流动趋势以及未来大模型新技术对行业的影响。

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 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可知,2024 年三季度,娱乐 / 体育 / 休闲行业的 CIER 指数达 2.25,在全行业中就业景气度位列第六,表明该行业对人才需求较高。那么,内容行业的就业新机会究竟在哪?

经观察,内容行业中部分职位增速较高,如游戏运营、视频编辑、短视频运营。但也有一些职位的招聘量呈收缩态势。

从平台数据来看,这与大模型紧密相关。视频编辑虽有 9% 的增长,不过其增长大多源于跨平台推广需求,属于与人打交道的“搞人”范畴。然而,像视频剪辑技能,若会使用达芬奇、剪映等工具,未来此工作模块存在被自动化替代的可能。只是鉴于跨平台推广需求,该岗位仍有一定增长。

而偏向“搞人”的岗位基本都在增长,例如游戏运营岗位,它需要商业化经验、游戏玩家运营等技能,要策划活动、洞察用户需求,挖掘玩家需求,所以这方面的需求大量增长。

以游戏原画师为例,在大模型出现之前,全国每天在线的岗位需求量约为 10 万,但大模型出现后有所下滑。

再看数字内容行业招聘需求较高的城市。起初不太相信数据,反复复核后发现,本以为上海会是最大需求地,实则在内容行业用人占比极少,相反,像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需求较高。近年来,成都等二线城市出台诸多政策吸引数字内容行业人才,许多城市在兼顾生活与事业方面发展迅速。北京是个特例,因其文化资源丰富,又是平台中心,具有独特优势。

分析其他行业进入内容行业的情况,发现前几位是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在 2020、2019 年之前,除互联网行业外,其他行业进入该领域的占比较低,这与行业门槛有关。如今,因很多人利用大模型撰写脚本、文案、创意等,互联网行业进入的人数日益增多。

接着探讨行业从业者的流动趋势。从影视 / 媒体行业来看,其集中度较高,即影视行业的人倾向于留在本行业。

下面分享大模型对工作的影响。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开展研究,分析大模型对职业的影响。研究人员将二千四百多个职业的技能拆解为不同技能项,以此判断大模型能否替代这些技能项目。若工作内容的 60% 可被替代,则认为该职业比较危险。

例如,编辑、翻译的影响指数高达 0.89。内容行业中,诸多岗位与编辑相关,细分领域里,记者、新闻、公众号、视频剪辑等岗位受大模型影响极大,虽工种不会完全消失,但招聘需求会逐渐减少。

从网站数据可知,客户运营、视觉交互设计的影响指数也较高。影视传媒等高资源性和人工密集性行业,因需要创意能力,较难被替代,目前相关招聘需求旺盛,如短剧相关岗位。

内容行业的全职招聘工种可能会大量消失,预计未来全职内容工作将减少 40%。当下社会上的许多工作会被大模型替代,前期或许不明显,但 3 – 5 年内替代效应将更显著,新岗位也在逐渐涌现。

对于内容行业从业者而言,灵活办公将愈发普遍。未来企业会把能拆解的工作都转化为任务制,企业与员工的聘用关系类似金融行业的项目模式,有项目时聘请员工,且未来项目会切得更碎,可能仅聘请员工每天工作两三个小时完成特定任务。目前在新媒体行业已较为明显,许多企业将公众号外包给个人,利用其每天一两个小时完成公众号运营工作,且这一趋势会越发突出。

总之,未来已至,祝愿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