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2 月 8 日,以“产投聚能、共谋创新”为主题的“2021 中国企业战略投资峰会暨金鸡湖聚合大会”在江苏苏州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企业创投联盟、创业邦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相关部门共同主办,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在峰会现场,高通全球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发表了一场名为《芯片投资策略》的主题演讲。他强调了国产芯片崛起背后的双重推动力:国产替代需求与供应链挑战,并提出了高通创投在芯片投资中的三大重点方向。
国产芯片崛起的驱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之一,每年进口半导体的金额已突破 3000 亿美元。近年来,国产芯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从 2020 年起,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和技术封锁,国产芯片得以进入更多一线品牌供应链。沈劲指出,这一轮机遇不仅源于政策支持,更得益于国产厂商抓住了两次关键窗口期,包括 2007-2011 年的初步尝试以及当前的全面加速阶段。
从投资回报角度看,中国半导体行业近年来表现亮眼。据统计,2020 年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项目数量、总投资金额以及 IPO 案例均呈现显著增长。与此同时,A 股市场的半导体公司估值水平也远高于其他地区同行,其市盈率和市销率分别达到历史高位。
移动芯片:国产化的双倍突破
移动芯片领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阵地。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移动芯片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 20%。尤其是在 AI 芯片领域,国产化率更是接近 10%。
沈劲提到,推动移动芯片国产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以云英谷为例,这家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的企业起初服务于维修市场,但在国产替代浪潮下,迅速切入小米、华为等主流品牌供应链。移动芯片的核心分类包括射频前端、SoC、快充技术、屏下指纹模块等。其中,高通已经占据了射频前端、SoC 及相关产品的主导地位,因此后续投资需着重考量协同效应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目前,高通创投正重点关注前置传感器、后置传感器以及图像处理等细分赛道。例如,已投资的云英谷和格科微便是典型代表。
车载芯片:从硬件到生态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中心。然而,这一领先地位正面临来自欧美国家的追赶压力。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可能会降至 30% 左右。
高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涵盖四大方向:车联网连接、数字座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车辆云端服务。在投资层面,高通更倾向于关注传感器、协处理器、网络芯片和安全芯片等领域。同时,沈劲强调,高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优先考量三个指标:是否获得整车厂认可、能否与主控芯片形成良好协作以及软件开发能力。
截至目前,高通已在中国投资了多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其中包括已公开的纵目科技以及另一家尚未披露的新锐企业。
数据中心:跨界融合的趋势
云计算行业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数据中心的巨大需求。据统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超过 50%,预计未来将有数百亿设备连接至云端。
在数据中心芯片领域,高通尤为关注 GPU、DPU 和 FPGA 三大方向。其中,登临科技已成为高通在 GPU 领域的投资对象之一,而在 DPU 领域,高通亦在积极寻找优质标的。此外,高通还通过美国子公司 Pensando 涉足边缘计算领域。
沈劲表示,生态系统建设是数据中心芯片成功的关键因素。即使某款芯片性能优于现有产品,但如果缺乏完整的软硬件支持,仍难以撼动市场格局。因此,高通在决策时会综合评估团队实力、技术成熟度以及潜在影响力。
最后,沈劲简要提及了物联网芯片领域,尽管该市场庞大且碎片化,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详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