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视频会议新纪元:归国博士的创业故事

26次阅读

共计 11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随着疫情的反复,远程办公已成为常态,视频会议成为企业沟通的主要方式。然而,现实中,这种方式却常常不尽如人意:画面模糊、声音失真,造成了许多沟通上的困扰。作为一名归国博士,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探索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我们团队专注于开发一款专业的会议音频产品,目标是为三亿个会议室提供清晰的视听体验。相比于单纯提供解决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将极大提高我们的营收效率。以往很多企业在语音领域推出的产品,往往只是一个大的产品体系中的小部分,导致它们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极弱。我们决定不这样做,而是从头到尾把控整个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我们选择将目光投向 ToB 市场,因为 ToC 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往往只是为大公司作市场验证,而价格战更是将净利润压缩至 5 -7%,这对于我们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保持研发投入至关重要,而选择对的市场和结构将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视频会议中音频的传输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涉及了多达 50 个算法。音频采集本身会有失真,而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可清晰听到的音质,则需要回声消除和降噪等技术调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断优化我们的算法,以确保音质的优越性。

回想 2013 年,我和合伙人通过倒卖电脑实现了 3000 万美金的 GMV,这样的经验让我深刻理解到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在创业之初,我们在出差时,为了节约成本,不得不选择性价比极低的住宿选项。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几乎是半夜 1 点才订到一家地下室的酒店,强迫自己低头进去。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如何控制成本,哪些开支是必要的,而哪些则是可以省去的。

在研发第一代产品时,我们也遭遇了不少麻烦。我们原本以为能够找到可靠的 ODM 厂商,最终却发现问题百出。这让我认识到,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必须自我核查,假设所有的供应商都不靠谱。前不久,我读到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经历,他们在第一次产品发布时,因为模具问题而陷入困境,这些教训也时刻警醒着我。

在销售方面,虽然许多硬件品牌依赖于电商平台,但这条路在毛利上并不理想,反而要承担更高的推广费用。因此,我们决定集中精力于大型企业客户,将研发资源聚焦于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电商平台无法提供够好的服务。当我们逐渐形成稳固的客户基础后,也开始探索与代理商的合作模式,以保证双方都能盈利。

在视频会议硬件市场上,有两个主要力量。一方面,许多国内厂家推出价格极低的视频会议硬件,这些产品往往技术跟不上,导致客户使用一次后便弃之不顾;另一方面,老牌海外品牌如宝利通、思科在管理销售时却面临越洋的高成本。因此,我们在产品和服务上必须找出合适的定位,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

创业的艰辛在于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而作为一名经历了大公司朝九晚五生活的创业者,我深知团队的力量以及拼搏的价值。当我们踏上这条创业之路,我坚信,我们的努力必将迎来回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