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4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 1994 年到 2010 年,美国部分优质 buyout fund 平均收益率比 S&P 500 公司同期投资收益高出 79%。然而,有些 LP 所选基金回报仅 5%,远无法填补流动性不足的资金缺口。正确挑选高回报基金至关重要,但在众多 GP 中选出优秀者实属难事。全球 buyout fund 市场上,基金数量众多且表现差异大、分布分散,LP 选到优质基金似乎更多靠运气。
虽有运气成分,但基金后续业绩稳定才更关键。比如,处于 first quartile 或 second quartile 且回报率持续稳定的基金,可能比当前处于 first quartile 的基金更值得选择。但过去二十年,buyout fund 回报表现不再一致,即便看似连续一致,也可能因同 GP 管理的连续基金有重叠部分而存在假象。这种重叠意味着连续基金受类似市场条件制约,且若前基金业绩受重大不确定事件影响,GP 调整策略后,持续的基金回报也会消失。
仅关注 GP 过去基金业绩并非明智之选,因为无法区分 GP 是真有投资见解还是靠运气。全球近万家投资机构中,不少曾因战略转变、核心人员离职或投资环境变化,辉煌昙花一现。这表明只关注过去业绩,尽调缺乏深度和广度。此外,尽调人员、过程及 GP 投资策略、能否坚守策略等因素也很重要。
LP 尽调 GP 需考虑的因素
LP 尽调 GP 时,还需考虑诸多因素。包括 GP 在特定行业的专业度,其投资标的和策略覆盖市场的范围,与其他 GP 相比的优势,每笔交易的来源,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对迟暮 GP 而言继任规划是否详实,团队和公司内部的利益分配方式,以及通过管理结构调整利益分配、与社会责任或政策相关内容、是否实施严格风险管理方法等基本架构因素。
每个 LP 的尽调过程差异很大,这会影响回报。模拟投资回报分布并与 LP portfolio 实际表现比较发现,投资技能对绩效影响重大,且在不同时间段和投资人类型中都适用,投资技能比运气更重要,但精湛投资技能并不常见。尽职调查是 LP 获得可观回报的首个过滤器,那么 LP 应如何尽调呢?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先看 GP 如何做投资
LP 评估 GP 时,首先要看其如何构建 portfolio。要问 GP 能否一直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维持在目标公司的所有权。基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投资策略,GP 应明白自己能开出的资金规模及在被投公司所占所有权百分比对最终回报的影响。
LP 后续还应问 GP 是否有信心在 portfolio 中领投并紧握公司所有权。若基金被超额认购,投资策略是否会改变,在种子阶段此问题尤为关键,对规模在 2500 – 7500 万美元的基金更是如此。
除构建 portfolio,LP 还想知道 GP 能否获得优质投资机会,即能否带来良好的 deal flow。若无良好业绩记录,GP 的背景和人脉可揭示答案,先前行业经验、专业知识、深厚人脉或是否来自业内突出投资机构等,都是未来 deal flow 的信号。
对于可能筹集第三或第四只基金的风险投资机构,已有一定业绩记录可供定性评估。比如投资策略执行情况,若基金规模异常增长,可能预示 GP 驶向未知领域,是个警告信号。基金规模连续增长且能围绕 portfolio 构建更完善策略固然好,但即便处于爬升阶段,LP 也应关注 GP 投资变化及风格是否转变。最后,LP 还可关注 GP 是否制定与董事会相关策略,有无扩充参与未来投资轮次的可能性,或在公司大规模扩张时能否保护股东利益和价值。
再看 GP 是怎样的
评估 GP 时,人是最重要的部分。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是关于“人”的业务,对无重要业绩记录的新 GP 更是如此,此时观察 GP 个人是最好的评估方式。
首先看投资机构是由单个 GP 还是多个 GP 管理。多数机构 LP 更倾向与多个 GP 管理的机构合作,虽能降低个人 GP 风险,但也可能带来合伙关系破裂或被平庸 GP 拖累等问题。LP 尽调时,除了解每个 GP 情况,还得关注 GP 之间的关系。
几乎每个尽调过程都会涉及其他 LP、创始人及 GP 曾经合作伙伴的反馈。对于有投资记录的 GP,其投资的创始人是 LP 很好的参考。LP 尽调时可询问成功和失败的创始人选择某个 GP 的原因,并与 GP 主张对比。
最后看 GP 现有资金未来流向
这涉及 GP 已募得的资金。评估先前资金来源及共同投资的 LP 时,LP 需思考一些问题。如 GP 筹到的钱主要来自机构、高净值个人还是多种模式;其他 LP 持有该基金的比例;投资该基金的 LP 资产是否增长;GP 是否通过基金表现留住现有 LP 或吸引新 LP 出资;是否有一直跟投且完成全部出资的 LP。
充分了解现有 LP 情况及其他资金来源规模和持续程度,能初步勾勒 GP 未来画像。LP 还想了解后续资金募资节奏,若 GP 计划在交割前基金两年后再募一轮资金,LP 可在 J 形曲线低谷附近额外出资。当然,募资节奏会受宏观经济和私募行业趋势影响。此外,LP 还需关注 GP 是否打算改动 LP 构成或增加基金规模,GP 围绕这些决定制定的计划都值得考虑。
最后,LP 可询问一些投资机制问题,如 GP 期望的回本速度、以前基金给 LP 的分红方式、是否愿意将 S 基金交易作为提供流动性的方式等。问出恰当问题可完善 LP 对 GP 资金的评估,使 LP 和 GP 对彼此期望达成一致。筛选合适的优秀 GP,还需与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人才合作,提供充分尽调资源,进行系统性投资流程。风投如现代史诗,记录着风投历史上基金的兴衰,既有纪律性基金的丰厚回报,也有管理不善基金的黯然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