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变动:减持银行股与抛售台积电背后

23次阅读

共计 243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巴菲特投资变动:减持银行股与抛售台积电背后

巴菲特曾给商学院学生讲打卡理论,强调投资要慎重,不可轻易出手。然而近年来,他的交易却变得越发频繁且偏向短线。昨晚四季度 13F 持仓报告公布,巴菲特的持仓变化令人惊讶,一是大幅减持坚守多年的银行股,二是抛售刚买入不久的台积电。

为何持续减持银行股

此次除少量加仓苹果和其他两家小公司外,巴菲特主要进行减仓操作,银行股成为重灾区。美国合众银行,巴菲特自 2006 年持有近 17 年,近两年开始减持,去年三季度减持超 30% 后,如今又减持 7112 万股,基本清仓。纽约梅隆银行也在大幅减持,环比减持 60%,年末还持有 3714 万股。

2020 年以来,巴菲特在银行股交易上频繁出现“迷之操作”。2020 年 3 月 3 日,他斥资 3.59 亿美元增持纽约梅隆银行 923.49 万股,持股增至 10.06%,但买入后股价大跌,1 个月后便减持约 87 万股,持股降至 10% 以下。随后又增持 1851 万股美国合众银行至 1.5 亿股,持股超 10%,1 个月后再次减持 50 万股,持股比例又降至 10% 以下。如此在 10% 持股比例上下波动,是因为持股低于 10% 无需公开披露交易,只需季末披露持仓。

目前,除美国银行外,巴菲特的其他银行股都逐渐退出重仓名单。巴菲特大幅抛售银行股并控制仓位,可能是担忧美国经济衰退前景,加上加息阶段渐近尾声,存贷利差缩小。如今伯克希尔已连续三个季度巨额亏损,投资愈发艰难,即便像苹果这样的赚钱巨头,业绩也出现下滑,最新财报营收下滑 5.5%,净利润下滑 13.4%,还不断有产品销售砍单传闻。巴菲特继续增持苹果,是因其乐意回购股份稳定股价,且他长期看好苹果。另一方面,巴菲特短期的多空反复操作,包括 2020 年对航空股的操作,都体现出伯克希尔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以及投资理念的混乱,这些都与以往的巴菲特形象不符。

为何突然又卖掉台积电

去年三季度,巴菲特 41 亿美元首次建仓台积电并成为前十大重仓股,引发轰动。但最新 13F 文件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司减持 5176.8 万股台积电,减持比例高达 86%。

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制造巨头,技术、财务表现及增长前景均处于行业顶尖水平。去年在芯片周期下行恐慌中,台积电股价从高位跌落累计超 60%,为近 30 年来最大区间跌幅,具备更好的估值吸引力,所以巴菲特建仓台积电在逻辑和时机上并无问题。

然而现实变化迅速。据计算,伯克希尔大约以 68.5 美元价格买入台积电,并以 74.5 美元卖出,盈利不到 10%,这样的波动操作毫无亮点,甚至不如普通散户。要知道,台积电作为大型科技股,股性涨跌幅趋势向来稳定,去年 11 月单月反弹就达 34%,获取 10 个点的收益并非难事,这点蝇头小利显然不是减持的理由。

熟悉半导体产业的人都清楚,全球半导体库存周期预计今年二季度见底,不出意外,芯片制造产业将随着新能源车、数字经济等产业的高速发展迎来曙光,届时台积电将收获丰厚红利。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近两年台积电美国工厂加速动工,去年已投入近 400 亿美金用于生产 N4 制程工艺以及将来投产 3nm 工艺,即便有美国巨额补贴,也付出了巨大成本。更关键的是美国的管制,使得台积电未来业务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巴菲特作为极端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减持台积电符合其逻辑,但这与他“如果你不准备持有一个股票十年,那么你最好连十分钟也不要持有”的投资理念相悖。在三季度买入之前,他没理由看不到两国关系变化及可能的推演。所以只能说,现实局势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其实,巴菲特这段时间也大幅减持比亚迪,或许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不过从台积电公司本身来看,个人认为无需过度悲观。毕竟新能源车、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需要台积电制造更多芯片,今年消费电子回暖和由 chatGPT 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对其芯片的需求更大。即便受到管制,大概率只会延缓新周期到来,从长远看,台积电的未来空间依然广阔且具有很强确定性。并且台积电还是高分红、低估值企业,符合巴菲特长期投资理念中的价值股标准。其实,价值投资虽讲究长期主义,但也注重择时和止损。这两年宏观黑天鹅事件频发,严重程度超出常人认知,所以巴菲特及时调整仓位减压,不能说是对投资理念的“失守”。对于 2020 年投资航空股快进快出割肉离场的操作,巴菲特回应记者时表示:“我从未承诺永远持有一只股票。我的投资并非每笔都是长期投资。相反,条件变化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化。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旅游业停滞,且无法评估疫情是否会持续 3 – 4 年,条件完全改变,航空股不再低估,所以应全面抛售。”最成功的投资理念,一定是紧密贴合现实宏观趋势的,因此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会照本宣科、刻舟求剑的人,注定是韭菜命,绝对无法抵御稍大级别的周期波动。

巴菲特的“作业”还值得抄吗?

今年巴菲特 93 岁,芒格 99 岁,他们年事已高,思维能力下降,钻研投资这种极为费神的脑力活愈发困难,早该给年轻人接班了。这几年,大家一直在猜测他们的接班人是谁。甚至有人猜测,这几年伯克希尔从选标的到操作,大概率由接班人操刀,两位股神或许顶多提供思想理念建议,所以才出现这些让人“不明所以”的操作。

那么,巴菲特的“作业”还值得抄吗?近几年,伯克希尔的操作风格变得越来越注重择时和短线化,同时也更乐于接受新的投资领域,比如之前巴菲特因看不懂而不愿买入的科技股。如今,苹果成为第一大重仓股,同时逐渐减少一些传统行业持仓,并尝试涉足半导体等先进产业。这种风格让人感觉更加年轻,更迎合时代。

同时,现在的阿吉特·吉恩与格雷格两位接班人在很多时候都在体现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理念,在管理和投资事务上有着明显的传承烙印,并且在很多重大投资决策上,都会听从两位股神的建议。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变得更年轻了,但也依然保留着两位股神的睿智和理念,这种理念永远不会过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伯克希尔其实是在迭代、在进化。尽管短期内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没有亮眼之处,但我们最好还是不要低估它进化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对于它的持仓变化,依然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