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2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5G 商用已经一周年,上海在这方面的成绩不容小觑。上海电信作为主要的推动者,展现出其强大的 5G 建设能力。根据数据显示,市中心区域已经实现了 5G 的室外连续覆盖,而市郊的重点区域也得到了相应的覆盖。现有的 5G 用户可以接入超过 1.3 万个室外基站和 2 万个室内小站,同时与近 900 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协议,这些都是上海在 5G 建设过程中的显著成就。
在这光鲜成绩的背后,上海电信不断探索和解决 5G 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着 5G 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力争将上海打造成“千兆 5G 第一城”。
首先,上海电信值得一提的创新举措是将公用电话亭改造为 5G 电话亭,已在城市内增设了 100 多座。这个“街头家具”通过在电话亭顶部加装 5G 小微基站,有效改善了周边的 5G 网络质量,成功解决了大城市基站寻址难题。
此外,为了克服高架道路及高速公路上的 5G 覆盖问题,上海电信还创新性地在龙门架上安装了微基站。对于城市超大带宽的需求,电信则建立了 100G 链路的 5G 承载网络,相较于传统的 10G 链路,带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确保了 5G 的更快运行。
除了技术创新,共建共享的模式也在上海的 5G 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 9 月,上海电信和中国联通联合宣布共同打造全球首张 5G 共建共享网络,这一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还实现了 5G 网络的快速部署。一年来,两家公司的合作成效显著,用户的网络接入点得到了极大增加,形成了“1+1>2”的效果。双方还在不断深化这种共建共享模式,4G 的共建共享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在 5G 的应用场景方面,上海电信展现了五光十色的创意。例如,搭载高清和红外摄像头的无人机已经在建筑检测中发挥作用,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体检”。这项工作在短短 1.5 小时内完成,提升了建筑安全的检测效率。远程医疗同样是 5G 应用的另一亮点,在宝山区的仁和医院内,专家通过 5G 技术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提供超声会诊,迅速得出诊断结果,展现出 5G 技术在医疗中的优势。
而在工业领域,借助 5G 网络的支持,宝钢的自动操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重载框架车实现了高精度的无人驾驶,同时仓储效率大幅提高,明显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仓储费用。
总之,上海电信通过 6 个 5G 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创立,已实现 2 万台设备接入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与 37000 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都推动了 5G 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应用场景愈发丰富。上海电信正在将 5G 发展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让这座城市在科技的浪潮中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