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柏林工厂投产在即,未来仍倚重中国市场

7次阅读

共计 16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特斯拉的柏林超级工厂终于迎来投产的关键时刻。2023 年 1 月 23 日,有报道指出,特斯拉已经通知德国员工,柏林工厂生产的 Model Y 车型开始接受预订,并计划于 3 月开始交付。这对于经历了多次延期的柏林项目来说,是一大突破,也有望缓解特斯拉全球产能紧张的局面。

其实,特斯拉近段时间一直在为柏林工厂的投产做最后的准备。此前,特斯拉获得了批准,可在德国工厂内试产 2000 辆 Model Y。早前的一批 250 辆试制车由于不满足质量标准而未能大量投放市场,促使二次试产计划启动。此外,来自媒体的消息显示,德国版 Model Y 比中国版拥有更高的载重能力,分别为 562 公斤和 390 公斤,差距高达 172 公斤,这暗示德国工厂的车型设计和结构上可能存在明显调整。

尽管如此,柏林工厂投产的消息预示着特斯拉将更专注于欧洲市场的拓展,助推其 2022 年设定的全球产销 150 万辆目标不再遥远。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也曾计划访厂庆祝投产,但由于安全隐患,最终改变了行程安排。

柏林工厂的挑战之路

作为特斯拉首个欧洲超级工厂,柏林工厂被寄予厚望,毕竟德国是欧洲汽车制造的中心。特斯拉如果能在德国扎根,无疑将以此为据点辐射全欧洲。因此,自 2019 年 11 月宣布建厂以来,这一项目一直备受关注。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特斯拉最初设想于 2021 年完成投产,但实际进度却一再推迟。除了官僚程序繁琐外,项目建设还遭遇了多方面阻碍。特斯拉购地后,因当地森林中栖息濒危蝙蝠,工厂建设被迫等待自然保护协会安排迁移。随后,当地居民与环保团体对工厂可能引发的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及噪音污染提出反对,再加上疫情影响和美国到欧洲的旅行限制,导致特斯拉撤回所有美国员工,工程暂停。

此外,2020 年 4 月因土壤问题又不得不重做地基,工程再次中断。去年 10 月,负责柏林项目的管理高管伊万·霍尔特斯基离职,也让工厂建设处境更为坎坷。直到 2021 年 1 月底,工厂轮廓才初步成型,然而投产时间仍因环保审批反复推迟,直到近期步入试生产阶段才露出曙光。

对于柏林工厂的延期,市场分析师认为特斯拉或许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欧洲工厂建设速度,未能充分考虑到与中国工厂环境和政策的差异。马斯克本人也曾直言“少些官僚主义可能会更好”。

上海工厂的无可替代性

虽然柏林工厂投产指日可待,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地位会被削弱。根据德国政府处理进度,柏林工厂正式全面投产日期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安全、审批与环保的挑战仍在。

在产能方面,柏林工厂规划年产能可达 45 万辆,但新厂初期产量有限。预计刚开始组装线每周产千辆,月产约不足 5000 台,半年产量也不到 3 万辆。相比之下,去年 Model 3 在欧洲市场销量高达 93545 辆,早期柏林工厂主要生产 Model Y,这让欧洲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赖上海工厂供应 Model Y。短期内若柏林工厂产能难提,上海工厂仍是欧洲交付主力,这与马斯克当初建柏林工厂的愿景有所出入。

上海工厂实际上是靠中国市场的强力支持,贡献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半壁江山。2021 年,特斯拉全球交付 935,000 辆新车,其中超过 51% 出自上海工厂。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工厂交付的 48.41 万辆中,超过 32 万台是供给中国市场。这使中国成为特斯拉最大的单一市场,甚至超越了美国市场。

尽管 2021 年上海工厂部分产能用于出口以支持欧洲需求,致使中国市场交付周期拉长,但消费者热情不减。目前 Model Y 和 Model 3 在中国的交付周期为 12 至 16 周。为满足增长的需求,上海工厂的扩建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启动,预计投入 12 亿元人民币升级产线,2024 年 4 月完工后产能将翻倍至超过 100 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工厂。

结语

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投产标志着其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能有效缓解品牌在欧洲的产能压力。然而,在目前阶段,上海工厂和中国市场依然是特斯拉不可或缺的核心优势。结合美、欧、中三大超级工厂,特斯拉正以多点支撑的姿态迈向全球领先的电动车生产商地位。未来,如何在保证柏林工厂顺利扩产的同时,继续巩固上海工厂的优势,将是特斯拉持续成长的重要课题。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