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滴血验癌”骗局:从伊丽莎白·霍姆斯案件看硅谷创业生态

7次阅读

共计 93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1 年,美国金融史上臭名昭著的庞氏骗局策划者伯纳德·麦道夫去世,而另一场由“女版乔布斯”伊丽莎白·霍姆斯主导的骗局却仍在发酵。

出生于 1984 年的霍姆斯于 2003 年创立 Theranos,宣称其研发的设备可通过微量血液完成多项检测,包括癌症筛查。然而,这项技术从未得到验证,最终导致公司于 2018 年解散,14 亿美元融资几乎全部损失。

为何如此多人被骗?

霍姆斯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她的模仿能力。她穿着类似乔布斯的黑色高领毛衣,吸引了大量追随者。同时,她善于利用人脉关系,说服了多位政商名流投资。例如,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和传媒大亨默多克均参与其中。然而,这些投资人并非医疗领域专家,他们缺乏专业判断力,盲目相信霍姆斯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医疗行业的风投机构并未跟进投资。一家名为 MedVenture 的风险投资公司曾接触过霍姆斯,但因其未能解答技术细节问题而终止合作。这表明,即使是顶级投资人,若缺乏专业知识,也可能掉入陷阱。

硅谷文化的隐忧

硅谷推崇一种文化——即通过夸张宣传来吸引投资者。这种“假装成功直到真正成功”的态度助长了许多类似的骗局。例如,霍姆斯在媒体面前塑造了一个天才少女的形象,并登上了许多著名杂志封面。2015 年,《大西洋月刊》组织的投票中,Theranos 甚至被评为最具潜力的企业之一。

然而,揭开骗局的关键却是《华尔街日报》的深度报道。这家媒体揭露了 Theranos 的技术漏洞,使公众意识到这场骗局的存在。

风险投资的推波助澜

近年来,美国风投行业呈现爆炸式增长。2021 年,风投交易额达到 3300 亿美元,较 2020 年翻倍。大量非传统资金涌入硅谷,包括私人股本、对冲基金和家族办公室等。这些资金追求高回报,但市场上的优质项目有限,导致基金管理人急于出手,忽视了尽职调查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生命科学领域仍然是 VC 的重点关注对象。2021 年,该领域的投资金额高达 363 亿美元。这表明,类似的骗局仍有发生的可能性。

从骗局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首先,无论身份如何,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其次,硅谷文化需要反思,避免过度鼓励夸张宣传。最后,风投行业应加强尽职调查,确保资金流向真正的创新项目。

霍姆斯的案件提醒我们,科技创业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诚信与责任的考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