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何成为中国普通城市发展典范?

6次阅读

共计 8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随着人口减少和经济压力增大,一些没有特殊政策支持的普通地级市面临发展瓶颈。然而,无锡却脱颖而出,成为这类城市的佼佼者。

尽管与佛山、东莞齐名,无锡的 GDP 总量不及这些以“世界工厂”著称的城市,但其常住人口仅为 750 万左右,却创造了人均 GDP 超过 20 万元的成绩,超越了许多一线大城市。无锡的工业实力尤其突出,2023 年二产增加值达 7376.85 亿元,增速达 6.9%,位列全国第八。

无锡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深厚的产业积淀。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无锡早在上世纪初就积累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无锡又凭借“苏南模式”实现了持续发展,形成了涵盖 33 个大类、167 个中类、462 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这种深厚的产业根基使无锡在新兴产业崛起时能够迅速占据有利位置,例如物联网产业。

此外,无锡的企业发展模式相对稳健,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扩张。全市共有 37 家百亿级企业,但超千亿的大型企业仅有三家。这种稳健的策略帮助无锡在经济波动时期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政策的坚持

无锡市政府对制造业的重视贯穿始终。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尽管国家产业政策多次调整,无锡始终坚持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无锡制定了“465”现代产业体系,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地标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

同时,无锡并未忽视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针对纺织、化工等六大传统行业,无锡推出了“567”计划,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无锡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稳定性。

突破天花板的路径

尽管无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但仍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与其他普通地级市相比,无锡在政策支持、科研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借助外部力量。

苏州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近年来,苏州通过与上海的合作,成功跻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列。无锡也可以效仿这种模式,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技集群。沪苏锡常城际铁路的建设将促进三地间的深度交流,为无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从实际效果来看,无锡上半年经济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与南京的 GDP 差距也在逐年缩小。可以预见,无锡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