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散装城市”,如何撑起浙江“关键极”?

6次阅读

共计 22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世界超市”义乌正经历新一轮变革。12 月 24 日,《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在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提出 5 个方面 97 项改革举措。同日,浙江省政府召开相关发布会,义乌市委书记王健表示,力争 2025 年全市进口规模达 1000 亿元,2030 年突破 3000 亿元。

义乌快递量超广州、深圳,能量不容小觑,但其未来发展受“县级市”行政能级及金华经济规模制约。金华被指“最散装”,中心城区存在感低,下辖县城名声在外,有“浙江金华、中国永康、亚洲东阳、世界义乌”之说。

金华发展关乎全市各区县及浙西南。在浙江规划中,金华义乌都市区是四大都市区之一,是浙西南发展的未来增长极。但金华近年来 GDP 仅处“浙中”水平,距浙江“第四极”有差距。浙江正为“第四极”蓄力,金华发布《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2024—2035)(草案)》,厘清“国际枢纽城”建设路径。围绕此建设,金华能否走出“强县弱市”困境?如何提升浙江内陆开放水平,撑起浙江“第四极”?

01 破除“散装”

金华首位度尴尬。2024 年前三季度,金华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仅 18.2%,近年来始终不及 20%,低于被诟病“弱市强县”的温州(2023 年中心城区首位度为 38%)。

金华下辖市县中,义乌发展迅猛。今年 1 -10 月,义乌进出口总额 5601.6 亿元,占全市近 3 /4。县域经济壮大后,“县级市”需更大权限和政策支持。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支持义乌先行先试,进一步扩权。

但义乌等地发展受产业层次低、缺乏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及高能级资源配置能力制约。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金华给外界传统产业印象深,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存在感。金华县域经济传统产业“拼成本”到极致,亟需走向市县融合发展新阶段,带动新兴产业。

跳出县域,市域统筹发展至关重要。2012 年金义都市区成立,旨在促进金华市区与其他县(市)融合,带动浙中城市群发展。但曾刚认为,近年来金华城市定位不清,发展不佳,处于“浙中”水平,难撑浙江“第四极”。

曾刚建议,金华应加强市级统筹调控能力,提升金义主轴对都市区发展的带动能力。可抓规模效应明显、中心性突出的交通物流产业。2022 年金华设定未来五年目标,强调枢纽功能,到 2027 年形成综合枢纽,成为重要节点城市和新增长极。今年 4 月,金华举行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推进大会,要建设国际陆港枢纽。会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领导表示金华区位特殊,对建设交通强省有重要作用,希望打造标杆示范。日前发布的《规划》明确了国际陆港枢纽实现路径,提出“一轴两核三区多点”架构体系,依托金义主轴,形成开放大通道,对接港口,促进与长三角城市群联通。根据《规划》,金华力争到 2035 年,国际铁路直达班列达 1 万列,国际铁海联运达 200 万标箱。

02 对内融合

义乌作为金华经济重镇,发展遇货运能力不足问题。当地跨境小包无法本地组货、发货,大多需从杭州、上海等地中转,费时费钱,削弱竞争优势。铁路方面,金华市中欧班列运能饱和,集卡排队装卸,不少集装箱改走公路,提升运能迫在眉睫。

曾刚表示,金华下辖区县货运需求旺盛,但中心市区物流服务能力不足,体现出交通物流枢纽性欠缺。

建设国际陆港枢纽,交通先行,对内破“散”促“聚”。《规划》提出形成完善的市域集疏运干线网,重点拓宽加密现有路网,规划高效集疏运体系。今年两会上,金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透露,为畅通陆港内循环,金华将上马多个项目,联通进港通道,相关路段已启动快速化改造。此外,服务义乌国际贸易商都和金义都市区的金义国际机场进入公开招标阶段。金华在国际陆港枢纽交通项目建设上已有不少前期投入。据浙江省财政厅披露,截至目前,金华全市累计投入 164.79 亿元用于支持陆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重大项目 38 个。2024 年以来,金华市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 151.3 亿元,同比增长 48%。

与发达地区相比,金华市域交通枢纽性、交通方式通透性及物流网融通性较差,距“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定位有距离。但曾刚提到,浙江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如杭温高铁一期义乌至温州段由民营企业控股投资建设。曾刚认为,这种模式有利于金华等地短时间补上交通短板。

03 对外集散

建设“国际陆港枢纽”,金华要对内“融”“合”,对外“集”“散”,提升城市“枢纽”功能。“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目前辐射 50 余个亚欧国家和地区,通达 160 多座城市,出口货源结构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型。

但与宁波舟山港相比,义乌中欧班列运量明显不足,对比重庆、西安等陆港,运量发展也不迅速。曾刚认为,陆港要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金华目前只能算“枢纽节点”,应加强对外开放性、连通性。

《规划》对各市区县做了分工。中心城区、义乌依托“两核”,作为主窗口和枢纽节点,面向国内外市场;兰溪、东阳、永康三区为“两核”提供集结分拨服务,打造专业型物流分拨基地。

曾刚特别提到,金华竞争浙江“第四极”,产业弱于其他三地,但区位优势明显,应利用。他建议金华与周边省市联合共建项目,借鉴南京模式,将周围省市作为产业腹地。以低空产业为例,金华举行相关会议,将加快国际陆港枢纽提能升级和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明年主要工作。曾刚认为,江西有民航产业技术优势,金华有市场组织能力优势,且空域资源丰裕,可结合各方优势布局低空经济。

“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涉及区域广、事项杂,金华须统筹协调,“一盘棋”推进,才能找到“内陆开放”破题之路。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