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头部城市稳居增长前沿
截至今年一季度,除郑州和佛山外,全国已有 25 个 GDP 突破万亿元的城市发布了最新经济数据。在这些城市中,16 个实现了超过全国平均 5.4% 的增速,烟台以 6.9% 的领跑优势凸显了强劲的动力。苏州、成都、福州、合肥、南通、常州等城市均保持 6% 以上的增速,表现亮眼。相较之下,虽然武汉增速与全国持平,但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杭州、南京、长沙和东莞等八个主要城市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一定的增长压力。
从经济规模看,上海和北京继续领跑,GDP 均跨越 1.2 万亿元大关,与其他城市形成显著差距。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尤为突出,增速高达 24%,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暴涨 88.9%,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及汽车制造等行业投资增幅显著,反映出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然而,两城面临消费和外贸下行压力,上海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1%,北京下降 3.3%;外贸方面,上海和北京分别下降 2.7% 和 20.9%。
深圳作为经济第三极,GDP 接近 9000 亿元,但增速略低于全国水平,进出口额虽下降 2.8%,但降幅较早些月份有所缩窄。重庆和广州长期近距竞争,一季度 GDP 分别为 7574.79 亿元和 7532.51 亿元,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值。重庆投资与消费增速稍胜一筹,而广州外贸表现活跃,出口增长 30.6%,在全国外贸大市中位列第三,高新技术和汽车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
在 GDP 增速方面,苏州与成都表现突出,两城 GDP 均突破 6000 亿元,增速达到 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迅猛,分别达到 8.6% 和 8.1%。苏州的服务机器人、光伏电池及传感器产量大幅提升,成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表等新兴产业产量激增,彰显城市制造业创新升级势头强劲。
中坚力量不断加速
腰部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青岛一季度 GDP 首次突破 4000 亿元,增速 5.9%,领先天津 0.1 个百分点,二者差距缩小至约 120 亿元。青岛的工业表现尤为抢眼,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7%,装备制造业增速 14.6%,工业增长动能强劲。
无锡、长沙和郑州等城市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无锡与长沙经济总量差距不足 80 亿元,增速分别为 5.7% 和 5.0%。西安、南通、济南和合肥四个城市经济规模都在 3000 亿元左右,增速稳定且接近,尤其合肥和西安规上工业增长均超 13%,领跑万亿城市阵营。
合肥的汽车零部件和平板显示产业迅速发展,推动规上工业增长超过 9 个百分点,成为城市经济持续上升的关键动力。西安同样依托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实现了强劲工业增幅,呈现出多产业驱动的良好态势。
新晋万亿城市常州和烟台表现不俗,GDP 增速分别为 6.1% 和 6.9%,烟台在万亿城市中增速领跑。作为山东“济青烟”三核城市之一,烟台制造业表现卓越,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1.9%,特别是石油煤炭加工与电子设备制造业产能提升,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准万亿元城市奋力冲刺
预计 2025 年,万亿俱乐部有望迎来新成员。温州、徐州和大连是最有潜力的“三强”,一季度 GDP 增速分别为 6.7%、5.9% 和 6.2%,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速亦位居前列,分别为 11.5%、7.9% 和 10.9%。经济总量方面,三城均突破 2200 亿元,温州体量已接近常州。
温州作为浙江重要城市,近年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工业经济达到历史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2%,制造业投资提升 13.7%。当地政府表态将全力打造浙江省第三极,朝着 GDP 和人口双突破迈进,释放出强劲发展信号。
温州、徐州和大连在经济增长和规模方面竞相推进,温州保持领先,大连凭借二季度稳健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率实现对徐州的微弱超越。大连三驾马车表现均衡,投资增长 3.5%,消费 9.0%,出口 13.3%,为万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徐州虽外贸受挫,但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致力于外贸回暖。
展望未来,这些城市的表现将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加速形成区域竞争新格局,彰显出城市群协同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活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