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迎新变革:逼境中的“转基因”策略

13次阅读

共计 17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云计算市场竞争不断升温,各大厂商在节奏和布局上频频碰撞,甚至出现了“撞车”的局面。2022 年 7 月 13 日,京东云在北京举行了年度科技探索大会,而同一天,阿里云在杭州召开了合作伙伴大会,两大电商巨头在云领域的“正面交锋”再次引人关注。令人意外的是,腾讯云也在前一日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由集团副总裁李强担任负责人,彰显出其在行业内的战略决心。这个密集的高端动作,折射出国内云计算行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腾讯云:从“佛系”到“转基因”

曾几何时,腾讯云被坊间贴上“佛系”的标签,意味着其对市场的反应较为迟缓,缺乏主动出击的力度。可在当前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节点”上,腾讯云的组织调整却显得措手不及,甚至有些匆忙甚至激进。如此反差,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腾讯云背后的深意。

回顾腾讯云的发展历程,便能理解其所面临的难题。2010 年,马化腾在一次峰会中强调了对云计算的看法,他曾表示:“计算能力、处理能力和逻辑组件都可以像水和电一样普遍使用,但那可能要几百年、甚至一千年之后。”这反映出早期腾讯对云计算的理想主义态度,显得有些“佛系”。然而,行业形势已然不同。2013 年,腾讯开始逐步向云服务发力,推出云安全和 CDN 服务,但相较阿里云的布局,依旧迟缓。

追赶的过程:步伐为何总稍慢

从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来看,似乎一直落后于竞争对手。2018 年,腾讯新增“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但阿里云早在同年就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多次重要的变化中,腾讯都“略遜一步”。

比如,2021 年 5 月,腾讯进行了关键的人事变动,汤道生由事业群总裁改任 CEO,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转任事业群 COO。这一系列变革虽然被视为“企业级”创新,但业内普遍认为“低于预期”。

与此同时,阿里云早已在行业细分和区域布局上深耕细作,2021 年 4 月,阿里云将业务划分为 18 个行业,并在不同地区任命了总经理角色。这些调整使其在市场上的话语权逐步增强。

李强:核心人物的“政企基因”加持

近日,腾讯云成立了一条新的政企业务线,由李强担任总裁,全面负责政务、工业、能源、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的拓展。李强此前在 SAP 任高级副总裁,并曾在 360 担任政企安全集团 CEO,后来加盟腾讯。作为曾获得“中国 ICT 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和上海政协委员等荣誉的资深人士,李强的加入极大增强了腾讯云的“政企基因”。

目前,腾讯正借助李强资源,强化政企布局,迎合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这也是腾讯“必须”做出的战略调整。

财报节奏检验:压力与变革

2022 年 5 月,腾讯发布了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业绩显示除游戏和广告业务外,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实现 10% 的增长,显然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5%-20%。

行业普遍认为,此次增长乏力,一方面与疫情有关,导致支付和企业服务收入暂时受挫;另一方面,也与腾讯将可能拆分微信支付、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政策有关。消息显示,腾讯或将借鉴蚂蚁集团的整改思路,将金融业务单独成立金控公司,这样做意味着腾讯会将金融与云业务彻底割裂。

云业务:独立成军的压力与机遇

金融业务的分拆,无疑会让腾讯云变得“孤悬”,其对企业级市场的依赖将更为直接,也为云业务未来的表现增添不确定性。有分析指出,腾讯云在 2020 年和 2021 年的营收虽有所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市场份额受到华为和阿里的威胁。根据 IDC 发布的报告,2021 年下半年,腾讯云在 IaaS+PaaS 市场中占据 11.1% 的份额,略低于华为云的 11.4%。

不仅如此,2022 年腾讯也开始调整战略,减员增效,目标在于实现盈亏平衡。裁员、加大自主研发产品的投入,成为其优化财务结构的重点措施。

云市场的“转基因”之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腾讯云的“转基因”已成为不得不迈步的一步。近年来,字节跳动的“追求极致性价比”、华为云的“大规模生态投资”都在告诉市场:只有不断“变异”,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TPG、百度等企业也在不断试探和布局中,未来云市场的格局或将出现更多“基因优化”的可能性。

从历史到未来,腾讯云的变革之路似乎充满挑战。加载“谦”字的墙面早已被“强”字取代。而在全球云计算竞争的剧烈洗牌中,只有不断“转基因”,才能迎来新的突破和增长。腾讯云需要的,是一场“基因突变”的大革命。
这是一个关于竞争、战略与变革的故事,也是中国云计算未来的重要一课。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