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 2055.6 亿元人民币,同比小幅下滑 1%。与此同时,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 302.52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34.41 亿元显著下滑 30%。
从具体业务来看,中国商业板块仍然是阿里的核心,但其收入同比下降 1%,达到 1419.35 亿元。国际商业板块实现同比增长 2%,收入为 154.51 亿元,其中零售业务因外部环境压力表现不佳。此外,本地生活服务、菜鸟物流和云计算分别录得 5%、5% 和 10% 的增长,显示出一定的韧性。
然而,消费作为阿里根基虽保持稳定,但云计算与全球化的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云服务领域,尽管同比增长 10%,但其收入仅占总收入的 9% 左右,难以单独扛起增长重任。国际市场方面,速卖通和 Lazada 等平台受到地缘政治及经济波动的影响,零售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3%。
消费增长瓶颈显现
近年来,阿里将重心转向服务现有用户而非单纯追求新增用户。据最新财报,超过 1.23 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在淘宝和天猫上的年消费额超过 1 万元。这意味着阿里已经接近完成大规模扩张,接下来需要挖掘存量用户的潜力。
然而,宏观经济形势对消费需求构成一定压制。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下降,加之 4 月和 5 月疫情带来的物流阻滞,直接影响了实物商品的线上交易额。因此,服饰和电子产品等非必需品销售受到明显冲击,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客户管理收入作为阿里传统优势项目,本季度录得 10% 的同比下滑,反映出电商平台竞争加剧及消费意愿减弱的趋势。不过,通过增加高毛利的直营业务比重,阿里的营收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但这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云计算与全球化探索
作为阿里未来三大战略之一,云计算业务展现了较强的抗压能力,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0%,达 176.85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金融、公共服务等非互联网行业的需求,而非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客户。
然而,云业务在整个集团中的占比仍然偏低,短期内难以成为主要驱动力。而在全球化布局中,国际零售业务的疲软态势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因政策调整和汇率波动导致订单量萎缩。
针对这些问题,阿里对国际电商业务进行了调整,明确了 Lazada 与速卖通各自的职责分工。尽管管理层寄予厚望,但短期内仍需时间验证这些改革的效果。
降本增效成关键
面对盈利压力,阿里开始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本季度,公司销售与营销支出占收入比例从 13% 降至 12%,体现出一定的成本管控成效。同时,阿里还采取了一系列人员优化措施,包括关闭部分低效项目,并对不同业务设定差异化的效率目标。
尽管如此,阿里的裁员传闻并未完全坐实。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第二季度末,员工总数降至 245,700 人,相比年初减少了约 13,600 人。不过,公司同时强调,将在关键技术领域维持必要的研发投入,以确保长期竞争力。
另一方面,阿里也在积极吸纳新鲜力量,今年毕业季期间录用了近 6,000 名应届生,这表明企业对未来抱有信心。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平衡短期节流与长期投资,将是阿里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