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0年的卫保川:解密股市买卖逻辑

13次阅读

共计 106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投资领域,很多人将投资视为科学,有些人看作艺术。其实,选择什么股票是科学,决定何时卖出就属于艺术了。因为看好的行业会逐渐获得市场共识,之后涌入的投资者并不一定能够理解这个行业。这类趋势投资的热情往往会让人忽视基本面,所以,关键在于了解行业的核心变化。一旦信号出现变化,别再执着于原本的盈利,及时卖出才是明智之举。举个例子,你可能以两块钱买入某支股票,涨到十块,若此时信号没有出现,继续持有未必是好事。若你在其后信号改变时选择卖出,哪怕售价八块,依然是不错的收益。

至于比特币,我一直抱有好感,却从未购买。因为我认为比特币充当的是一种特定需求的供应,具有刚性,并且它的供给是有限的。尽管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价值,但它并不具备作为货币的功能。波动性、交易的复杂性会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我个人更倾向于把这看作一种兴趣,而非投资手段。

除了理论,实践同样重要。但是,投资必须谨慎,不能盲目尝试。没有亲身经历,听再多也没有用。对于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比,书籍上已讲得很明白,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每次投资无论成功失败都要认真反思,从中提炼出规律。仅仅是依赖已存在的经验去指导自己的策略是行不通的。比如在市场快速变化时,依旧拿着旧的理论来做决策,往往会面临失败。

面对失败,我的经验教训是不要在垃圾里寻找黄金。投资的成功往往来自于自身的判断与分析,而非过度依赖情感。我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个公司的情感依赖而不愿意放手,导致耐心消耗殆尽。我曾有过这样一家公司,它的工艺优秀,客户非常优质,但因为对行业陷入了错误判断,导致了亏损。教训是多重的,第一是维度不够,第二则是不要被个人情绪所左右。

在一些领域我绝对不会插手,比如军工和环保。这些行业受政策影响大,难以评估行业的未来。我更倾向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竞争力不只是简单的概念,投资高科技的环境项目往往有其不确定性,不能一味追求。宁愿放弃短期内的收益,也不愿在不熟悉的领域中盲目探索。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即使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东北某些地方的房子投资也未必能赚到钱。而现今市场,上升的空间虽然存在,但不再如往昔那般庞大。随着政策对投机行为的持续打压,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成为重要的主题,因此优秀的房地产企业才可能实现盈利。

在我这么长的投资生涯中,真正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自己投入的资金。通过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我反思原因。所有投资决策最后都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决策。即便是学他人的成功之道,最终的执行依然受到自身的限制和理解能力的牵引。因此,重视自我的学习与成长,才是更长远的投资策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