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配置主题基金时,明确赛道长度至关重要。医药行业因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等因素持续向上,是 A 股表现出色的赛道之一,故而医药主题基金值得配置。目前来看,主动管理型基金相对指数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这与医药行业自下而上选股的特征相关。从管理规模看,截至 2021 年一季度,主动管理的医药基金合计规模约 1715 亿。下面将对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前十只主动管理医药基金产品进行简单分析,并做一些定性分析。
全市场前十大医药基金经理数据对比
来自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的数据统计了一季度末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前十只医药主题基金。其中有三只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分别是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399 亿)、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116 亿)、郑磊管理的汇添富创新医疗(106 亿)。从医药基金经理创造回报的能力看,截至 2021 年 6 月 9 日,近三个月、近六个月、近一年、近两年业绩回报最高的都是工银瑞信基金赵蓓。工银瑞信基金赵蓓近三个月、近六个月、近一年、近两年业绩回报分别为 35.77%、43.96%、65.14%、218.31%。从医药基金经理投资业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两个维度来看,工银瑞信基金的赵蓓和谭冬寒以及招商基金的李佳存表现相对更优。(注:统计方式基于汇成基金投研系统,可能和其他部分平台数据有出入)
部分基金经理的定性分析
工银瑞信赵蓓 :赵蓓是市场上极少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医药基金经理。她会先用自上而下选定未来景气度向上的子行业,在其投资框架中,景气度决定了估值变化的方向,常能找到盈利和估值双升的投资机会。赵蓓持股集中度很高,持股周期很长,特别看重置信度,能在一些牛股中赚取高收益,其 Alpha 能力较强。
工银瑞信谭冬寒 :谭冬寒和赵蓓属于一个团队,两人撑起了整个工银瑞信医药投资小组。谭冬寒在清华协和医学院读了 8 年临床医学直至博士毕业,专业性极强。他的投资体系和赵蓓类似,有中观的产业视角,再结合自下而上的深度挖掘。他相信“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认知差”,会通过成长速度以及成长天花板的分析,把握远期的定价。
招商基金李佳存 :李佳存做投资要赚盈利增长的钱。他喜欢买“好孩子”类型的公司,通过定量数据筛选,不太买 0 到 1 的公司,特别看重成长的确定性,偏好 1 到 N 的公司。选股优先级依次为:成长空间、竞争优势(护城河)、成长质量、管理层、估值。
交银施罗德楼慧源 :楼慧源属于产业驱动的基金经理,带有一级市场投资视角,重视深度的产业逻辑,看重中长期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内在逻辑。她把医药企业按驱动力分为四大类:消费升级驱动、科技创新驱动、国产替代驱动、全球产能转移驱动。楼慧源非常求真,注重管理层的价值观,更加偏好确定性,重仓的股票未必潜在收益最大,但确定性最高。
汇添富基金郑磊 :郑磊可能是最适合做全市场投资的医药出身基金经理,除管理医药主题基金外,还管理其他全市场基金。他对商业模式有极强的理解,对组合管理有深度思考。会基于不同子行业的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善于做均衡的组合构建,让组合分散在 5 – 10 个不同的驱动来源。
博时基金葛晨 :葛晨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左侧投资,独家挖掘。他的组合与许多医药基金经理不同,独家挖掘了多只 A 股医药板块的大牛股。其投资更偏好赔率,喜欢有一定向下安全边际且弹性较大的品种。投资时会自上而下基于驱动力划分投资主线,再进行自下而上选股。持仓兼顾白马和黑马,不过度偏离市场。
汇添富刘江 :刘江极其重视研究,不仅看 A 股,还研究美国最前沿的企业。他换手率很低,买公司基于 3 年维度,加仓也都是 3 – 6 个月。他经历过牛熊周期,心智更加成熟,投资不希望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