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4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墨水屏 技术并不陌生,特别是对于 Kindle 用户。这种屏幕因其护眼特性而受到广泛青睐。但是,最近一些消息表明,Kindle及其相关服务已决定退出中国市场,这让很多用户面临了选择的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用户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同时也让一些新的墨水屏用户不得不放弃 Kindle,考虑其他产品。现如今,国产品牌已经在墨水屏设备上有所布局,并推出了多款新产品,市场上不仅有阅读器,还有手写板、平板以及显示器等多种形式。这一切虽然让人振奋,却也让首次接触这一领域的人感到困惑。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墨水屏的一些知名品牌。在这里,我们只挑选出了一些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品牌,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各个产品。
国产品牌的佼佼者:文石
文石(BOOX)是最早进入墨水屏设备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经过多年的发展,文石的墨水屏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尤其是在阅读器方面,分为多个系列,如 MAX、NOTE、NOVA 和 POKE 等。不同系列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超大屏到小屏设备一应俱全,价格范围也很广,有的设备只需不到千元,而高端手写电子纸的价格则接近 4000 元。
除了阅读器外,文石还推出了两款墨水屏显示器:13.3 吋的 Mira 和 25.3 吋的 MiraPro。尽管这两款产品特点鲜明,价格却也比较高,前者约 4000 多元,后者则超过 8000 元。
内容与设备相结合的掌阅
掌阅是一款大家耳熟能详的安卓阅读 App,早在安卓系统刚推出时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掌阅不仅增强了内容建设,还推出了墨水屏设备。这让掌阅不仅能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更好地和用户维持粘性。掌阅的墨水屏阅读器按尺寸划分,有 6 吋、7 吋、8 吋和 10.3 吋四类。有大屏的 iReader Smart 系列,突出 PDF 阅读和手写功能,而 6 吋款则以更亲民的价格覆盖基础阅读需求,性价比更为突出。
小米的尝试
曾经许多人呼吁小米推出墨水屏阅读器,因为其旗下的多看阅读在用户中很有影响力。不过,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多看逐渐落后。2019 年底,小米推出了首款多看电纸书。最近,小米发布了小米多看电纸书 Pro Ⅱ,配备了视网膜 7.8 吋屏、四核 CPU 和安卓 11 系统。尽管如此,小米在墨水屏领域的创新仍显得小心翼翼,推出的多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产品。
海信的独特定位
尽管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海信依然在努力深耕手机产品,特别是墨水屏手机。海信的 A5、A6、A9 系列等都以墨水屏为卖点。墨水屏能很好地适应阅读场景,提供的护眼体验受到不少用户青睐。然而,在视频观看、游戏等使用场景下,墨水屏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这类产品更应看作是墨水屏阅读器而非传统手机。
墨水屏的适用人群
尽管墨水屏在阅读方面应用广泛,但技术限制使其场景较为单一。墨水屏设备的刷屏速度慢、色彩单一,这些特性让它在多媒体应用下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墨水屏技术的进步也比较缓慢。如今市场上的墨水屏几乎都是由元太科技独供,竞争依旧不是很激烈。
可以说,想要打造一个类似 Kindle 的产品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并不是难事。许多品牌已经采用现成的方案,通过 ARM 架构处理器、安卓系统,再加上元太的墨水屏,轻松搞定。实际上,许多国产产品在性能上甚至已经超越了 Kindle。例如,文石和掌阅的部分大屏阅读器在 PDF 和 Office 文件阅读上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还支持手写批注,这是 Kindle 所不能比拟的。
内容方面,国内日益发展的阅读市场也会提供大量优质的资源。然而,有些内容平台推出的阅读器可能会在应用安装上做些限制,以引导用户留在自家的平台。相比之下,硬件商通常不会对用户使用的内容平台设限制。
未来展望
关于墨水屏的未来,市场上存在各种观点。一些乐观者认为,彩色墨水屏将会有进展,更多品牌也会开始研究这一技术。但从个人的观察来看,墨水屏技术进步缓慢,目前所推出的彩色墨水屏虽然已有一些尝试,但可用性仍然不足,价值也常常让人失望。其他供应商在产业链上的技术和实力也未达到打破现状的水平。
因此,就目前而言,墨水屏最为流行的产品依然是阅读器。而作为出货量领先的墨水屏阅读器,Kindle 依然在内容和硬件的结合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只可惜,亚马逊在国内市场并未获得太多盈利,最终选择撤出。对许多用户来说,寻找替代方案是无奈的选择。
在选择国产墨水屏设备时,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比如常用的阅读平台和适用的阅读场景等,再去考虑具体的配置和价格。此外,除了阅读器之外,墨水屏显示器和手机虽然应用范围小,但在特定人群中仍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