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转型之路:从C端低迷到B端潜力

9次阅读

共计 162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行业困境下的美的:营收稳定但利润压力巨大

近年来,家电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尤其是 C 端消费遭遇寒冬。去年中国家电行业的利润增长缓慢,销售规模同比下降,多个品类出现明显下滑。作为行业领头羊之一,美的也难逃困境。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的增长,达到 1826.61 亿元,同比增长 5.09%,这在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仍算不错的成绩。相比之下,格力的营收略低,但净利润率则明显优于美的。

美的在营收结构上表现稳健,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依旧贡献最大,占据了接近九成的收入比例。特别是在智能家居和数字化创新业务方面,有明显的增长,显示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然而,利润端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虽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 159.95 亿元,同比增长 6.57%,但净利润率只有 8.76%,较 2019 年的 9.88% 有一定的下滑空间。与格力的 12.04% 相比,仍显不足,利润率的差距成为未来改善的重要方向。

成本压力: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除了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成本上升也成为制约企业的关键因素。上半年,美的的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全面提升,成本压力明显增加。其中,销售费用达到 146.98 亿元,同比上升 5.36%,管理和研发成本也分别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在行业内并不罕见,格力和海尔智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成本压力。随着原材料价格飙升,涨价传导也使得终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一步减弱。

行业激烈竞争与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

从整体数据来看,2022 年上半年,家电行业整体利润保持微弱增长,但销售额明显下滑。家电行业总销售规模约为 3609 亿元,同比下降 11.2%。其中,空调是少数逆市增长的品类,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零售额都出现了两位数的跌幅。行业景气度低迷,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特殊时期,房地产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下行削弱了新房装修的需求,疫情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支出结构,将更多资金投入医疗、教育等领域,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逐渐降低。

原材料的涨价、供应链的受阻,也使得不少家电厂商被迫提价,进一步压低了消费者的兴趣。以空调为例,线上销售平均价格下降 2.6%,高端市场的销售占比也出现萎缩。这些变化显示,传统的家电巨头在 C 端市场的竞争正变得愈发艰难。

B 端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面对 C 端市场的低迷,美的和其他巨头开始将目光转向 B 端。早在 2020 年,美的就提出了“双轮驱动”的战略,将 B 端作为第二增长引擎。近年来,经过一系列布局,B 端业务的比重逐步增加。今年上半年,美的 B 端收入占比已达 24%,主要依靠楼宇科技、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等板块的支撑。虽然目前还未改变 C 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但这条道路已成为企业未来的重要方向。

实际上,格力和海尔也都在积极拓展 B 端市场。例如,格力投资 60 亿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推动自动化与工业机器人应用;而美的也加快布局,涉及楼宇智能、汽车零部件和工业方案等多个领域。美的的工业技术事业部和楼宇科技事业部已经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展现了实力,例如北京冬奥会、迪拜世博会的供应经验都为它们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和声誉。此外,美的还在新能源车零部件等新兴领域深耕,投下巨资建厂,希望在未来工业制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未来展望:转型是必然,机遇亦在其中

总的来看,美的在传统白电业务上的成长空间正在逐渐收窄。业内普遍认为,B 端市场或许才是新一轮增长的关键。虽然 B 端市场的规模和换新率有限,但其稳定性和潜在价值都不容忽视。未来,美的及其他家电巨头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今年 5 月,美的曾计划收购科陆电子,试图通过整合新能源和工业控制技术增强实力,虽然最终受市场环境影响暂时搁浅,但也显示了企业对于多元化布局的决心。

在行业整体低迷,利润空间受压的背景下,企业放慢脚步、调整战略,可能正是明智之举。稳扎稳打,聚焦核心竞争力,未来仍有许多变革和机遇等待着美的去探索。只要善于利用新兴科技和产业变革,转型升级的道路依然充满希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