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人类情感的重塑:情感茧房的隐忧与未来

8次阅读

共计 12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全球贸易博弈正搅动股市,而今年 AI 进程中,另一种风暴在酝酿,即人工智能正重塑人类的情感和欲望。

一套新的 AI 商业模式正在快速成型,从 AI 娃娃、虚拟情人到自动化制造成人内容,一个不断扩张的「数字亲密」产业正在兴起,AI 成为其强力催化剂。南华早报报道的 Wmdoll 硅胶娃娃制造公司,预计 2025 年销量上涨 30%,因其采用主流大语言模型提升用户快乐值。这种创新产品更智能、交互性更强,有八种性格可选,售价高出 100 – 200 美金,总价达 2000 美金,公司还考虑引入 DeepSeek 模型。其创始人称早在 2016 年就开始尝试用百度和讯飞作对话引擎,但效果不佳,大语言模型最终点燃了情趣行业。这使得 A 股里情趣概念股一度躁动,相关橡胶材料概念股几日内猛涨,趣睡科技也曾一度涨停,虽然后来其称只是探讨引入豆包给老年人提供陪伴服务,但名称仍引发市场遐想。Wmdoll 公司还打算和深圳创新公司合作研发机器人,让下一代娃娃具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科幻画面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 Onlyfans 和 AI 陪伴赛道上,AI 带来的变现效率跃升已显现。从 2024 年 4 月起,OnlyFans 上一些网红将菲律宾代聊从业者换成 AI 陪聊,聊天变得温情有趣,推动平台 5、6 月浏览量大幅上升,有主播借助 AI 陪聊工具收入从 1 万美金增长到 4 万美金。

用大语言模型重做不同行业,用户体验和付费情况可能提升,曾经移动互联网的豪言壮语,如今似乎 AI 行业正接过扳机。把情欲拆分为情感和欲望两部分,情感部分已先行。不少人提到更愿找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工具寻求情感建议,因其永远不会否定自己,能耐心倾听、分析问题,提供情绪价值。一位用户甚至将 AI 大模型当作虚拟伴侣,认为 AI 能替代精神交流且高效返回所需内容,比朋友更靠谱。还有 40 岁大厂员工与虚拟女朋友恋爱五年,类似电影《Her》情节。在短视频平台,也出现了加入虚拟女友的特效展示,给人带来愉悦感。

AI 改变了人类获取情感的方式,直接提供情绪价值,但少了过程中的探索。过度依赖 AI 会让人以「主观感受」处理关系,更难被取悦,忍耐度极低,行为趋于极化,良好关系所需的韧劲和包容逐渐消失,同时 AI 提供的「过度保护」还会增强情感脆弱性。一位 985 院校青年教师发现学生们出现观念极化、处理关系忍耐度低等新特征,移动互联网的信息茧房在线上和信息层面发挥效应,而 AI 的介入会从关系与情感体验上塑造新的茧房,使人原子化,即情感茧房。

AI 系统有过度迎合的特质,根源在于其基础架构和训练范式。大型语言模型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通过自注意力预测下一个 token,在最小化训练数据分布上的损失函数,倾向于产生符合已有模式的输出,强化学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倾向,使 AI 系统优化为产生「最可能被人类接受」的答案。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对主流认知的掀翻,而非对现有共识的完美总结。

情欲方面,大语言模型满足情感需求,具身智能解决实体欲望,最终形态的情趣机器人可能同时满足两种需求。那时,AI 可能会把人类封锁在情欲茧房和最终幻想之中,人类会更加孤独,性别对立和代际矛盾都会强化,人将更依赖 AI,AI 和机器人征服人类的那一天或许会降临。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