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影像创新:深至科技的便携化探索

7次阅读

共计 183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你或许从未想到,有一天医疗影像设备能像智能手机一样便捷随身携带。然而,当人们意识到这种设备带来的高效和便利时,便会对其潜力刮目相看。

成立于 2018 年的深至科技,是一家专注于 AI 医疗影像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这家企业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团队和国内外顶尖医学影像专家共同创立,以全球领先的动态医学影像 AI 辅助分析及底层算法自研能力闻名。深至科技的目标是借助深度学习、边缘计算和图像处理技术,打造集小型医疗设备、AI 辅诊、远程诊断和医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健康服务体系,使医学影像设备变得便携、智能且高效。

在医疗 AI 的广泛应用中,AI 已渗透至 CT、钼靶等影像诊断产品,AI+ 影像领域正蓬勃发展。然而,在 AI+ 超声这一细分赛道上,由于技术门槛较高,鲜有企业涉足。与此同时,美国 FDA 批准了 Caption Guidance 的人工智能影像系统,这标志着中国 AI 超声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AI 医疗影像的变革意义

AI 医疗影像解决方案不仅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便利,也为医疗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便携设备如何在成本、分辨率和尺寸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深至科技提供的 AI 医疗影像解决方案涵盖四个核心部分:AI 影像设备本身、AI 辅助诊断系统、AI 诊断工作流以及后端的远程诊断服务。目前,公司的主要目标用户是国内基层医疗机构,这些机构普遍面临设备不足和专业医生短缺的困境。通过一体化的 AI 医疗影像解决方案,深至科技旨在解决基层医疗检查的标准化问题,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受益于先进的医疗影像技术。

深至科技的创新远不止于此。他们不仅提供超声 AI 软件,还实现了软硬件的深度融合。通过将 AI 应用于影像设备的原始数据,深至科技对成像流程、医生检查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使得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表现更加出色。此外,深至科技还将这一理念扩展到其他影像设备领域,推出了全球首款场强仅为 0.05 特斯拉的磁共振设备。该设备无需屏蔽房即可运行,彻底解决了传统磁共振设备的一大痛点。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并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

深至科技的技术核心在于解决医疗影像设备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即难以同时实现低成本、高分辨率和小巧便携。传统方案往往需要牺牲分辨率以降低成本,而深至科技则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在原始射频信号阶段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在成本、分辨率和尺寸之间找到平衡点。

具体而言,深至科技将医疗影像设备的成像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前处理阶段和后处理阶段。目前,大部分 AI 应用集中在后处理阶段,而深至科技则率先探索前处理阶段的可能性。通过对原始射频信号进行深度学习处理,深至科技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和分辨率,为医疗影像设备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产品应用与未来展望

深至科技的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体积小巧,成本也大幅降低,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这种设备的普及将极大提高筛查效率,帮助患者更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同时,随着更多设备投入使用,收集的数据量将呈指数级增长,这将推动 AI 模型的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长远来看,AI 医疗影像技术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医疗差距,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改善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医疗机构因设备昂贵、使用复杂或维护成本高昂而无法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深至科技的技术突破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团队与竞争优势

深至科技的团队由 1 / 3 的医疗专家、1/ 3 的工程师和 1 / 3 的算法科学家组成,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协作模式。医疗专家熟悉市场需求和临床实践,工程师精通设备研发和供应链管理,而算法科学家则擅长将复杂的 AI 技术部署到边缘设备上。这种多元化团队结构确保了深至科技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上的双重优势。

此外,深至科技的团队不仅技术过硬,还具备出色的商业洞察力。他们能够将复杂的科学问题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商业语言,与客户、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顺畅沟通,提高了合作效率。

未来发展趋势

在 AI+ 医疗领域,早筛早诊将成为一大趋势。AI 与影像设备的结合,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都将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可以预见,未来 AI 将在医疗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形成“AI+ 医疗”的深度融合。

深至科技正在积极招募各类跨学科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在信号领域 AI、医学影像 AI 和边缘端芯片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公司希望通过引入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满足基层医疗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