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2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 年年会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普惠包容发展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来自启明创投的邝子平表达了他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看法,强调中国市场尚未出现泡沫,反而应看到更大的吸引全球资本的空间。
人工智能的国际化趋势
邝子平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技术,其核心基础数据和模型是全球共享的,无论是多模态、推理还是语言模型,没有哪个国家自然占据优势。因而,将某些模型限制在某些市场,实际上是不利于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利益的普惠分享的。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医疗等领域,然后结合中国的人才库,具备强大的竞争潜力。这一切都证明,推动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和开放尤为重要。
中国的 AI 市场潜力与投资现状
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的投资规模依然落后于美国。这一点可以从各大科技巨头和政府的投入中看出:例如,美国企业如亚马逊、微软、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 Meta,已宣布未来几年在 AI 上的投资将超过 3000 亿美元。而中国主要科技巨头的投入总和大约在 1800 亿美元左右,明显低于美国。同时,近年来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在 AI 领域的融资总额也与美国差距明显——2023 年约为 105 亿美元,2024 年约为 140 亿美元,远远落后于美国 760 亿美元的投资水平。
为什么中国的投资还未过热?
尽管目前的融资数字较美国少,但这并非坏事。在中国,无论是大企业还是投资基金,更理性的投资评估体系有助于避免泡沫。例如,DeepSeek 的崛起让人们再次关注基础模型的潜力,同时也让市场重新评估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专家相信,2025 年可能迎来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点,随着基础模型成熟,成本下降,应用场景将会迎来黄金时期。尤其是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应用开发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未来中国 AI 的应用场景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吸引全球资本,推动行业国际化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应用生态,理应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投入。近年来,国家在投资准入方面不断放宽,欢迎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也在调整政策,增加对 AI 投资的支持。许多西方投资者和企业都希望通过合作,分享中国创业创新的成果,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经验,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成熟度,将为全球 AI 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动力。
推动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与合作
谈及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专家强调,合作和交流是基础。这不仅包括技术和人员流动,更涉及投资的开放和产品的互通。中美两国作为全球 AI 的主要力量,应增强理解和信任,确保技术安全与合作共赢。实现人工智能的普惠发展,要在新药研发、气候变化、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保持公平竞争。只有这样,人工智能才能为全人类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正在逐步展开的国际合作与不断探索的技术创新,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明天。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吸引全世界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