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ynos退出高端,三星芯片未来何去何从

5次阅读

共计 16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半年前,一位韩国数码博主在 Twitter 上爆料称,三星计划放弃自研的 Exynos 高端芯片,转而采用高通的芯片方案。虽然这位博主的爆料一向较为准确,但考虑到三星手机芯片业务已有超过 20 年的历史,很多人对其彻底放弃自研芯片持怀疑态度。如今,这个消息终于得到证实,美国知名数码博主 i 冰宇宙在国内的一次爆料中也提到,三星的 Galaxy S23 系列将全部搭载高通芯片,份额从之前的 75% 提升至百分之百。

曾几何时,手机芯片行业强手如云,苹果、高通、海思、德州仪器、NVIDIA 以及意法半导体等公司都曾风光一时。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许多企业逐渐退出舞台。三星作为行业巨头之一,曾经自研高端芯片登顶,但如今宣布放弃,将行业的关注点再次拉回到其发展轨迹上。为更好理解这一变局,让我们追溯三星在芯片道路上的起伏。

三星芯片的起步与发展

2000 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手机处理器 S3C44B0,采用 250nm 工艺,开启了其自研芯片的序幕。这款芯片并没有冠以“Exynos”标签,但为之后芯片系列奠定了基础。几年来,三星不断打磨自研技术,采用字母 + 数字的命名方式,直到 2009 年发布的 S5PC110,后被命名为“Exynos 3110”,这款基于 45nm 工艺、Cortex-A8 架构的芯片一度帮助三星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随后的几年,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三星不断探索自研架构。2009 年前后,智能手机市场迎来爆发,三星抓住契机,不断优化 Exynos 芯片性能。虽然当时排在行业前列的除了三星外,还有德州仪器和 NVIDIA 处理器,三星凭借 Exynos 逐步稳固了市场地位。

行业变革与三星的挑战

然而,好景不长。德州仪器和 NVIDIA 在手机处理器市场逐渐遇到难题,尤其是通信基带技术的问题,使得它们退出了手机芯片领域。与此同时,高通的骁龙系列逐步崛起,其芯片发热严重成为瓶颈,特别是骁龙 810,性能虽强,但温控问题让不少厂商颇为头疼。

为应对挑战,三星在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间,依托稳定的市场表现,成为 Android 阵营的两大芯片制造商之一,逐渐与高通链起了竞争关系。到了 2016 年,为了争夺更高的市场控制权,三星推出了“猫鼬”架构的 CPU——Mongoose,试图自主研发 CPU 架构,全面击败高通的骁龙。

但“猫鼬”的表现并不理想。与此同时,从骁龙 835 开始,高通的“冰龙”架构逐渐成熟,华为的麒麟芯片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三星的自研架构逐渐失去了优势。

自研芯片的挫折与转折

进入 5G 时代,三星推出了基于 Mongoose 架构的首款 5G 芯片 Exynos 990,但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后,三星宣布放弃 Mongoose 架构,转而与 AMD 合作,采用 RDNA GPU 架构的 Exynos 2200 也未能扭转局势。最终,三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研高端芯片之路异常艰难。

为了缓解问题,三星开始逐步缩减自研芯片的规模,将重心转向中低端市场。根据最新消息,三星明确表示不会完全放弃 Exynos 芯片业务,而是对其进行重整,尤其是增强中长期竞争力。在 Galaxy S 系列中,三星转而使用高通芯片,避免旗舰机性能受制于自研芯片的短板,但在中低端产品上依然保持一定的自研能力。

未来展望:自研芯片有望重返

尽管目前三星旗舰系列已全面采用高通芯片,但未来,基于三星自身实力,Rehypothesize 自研芯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三星在软硬件研发上投入巨大,内存、闪存、屏幕等硬件自研已成常态,芯片作为手机的“核心”,自然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根据最新公告,三星仍在继续投资 Exynos 芯片,计划在未来提升其品质与竞争力。此外,三星或许会重启“猫鼬”架构或与 AMD 持续合作,追求自主研发出一款能与高通一争高下的旗舰芯片。

不过,距离这一目标实现还需要时间。行业内的国产芯片如天玑系列逐渐崛起,华为麒麟也有望复出,显然高通的垄断状态已受到挑战。未来的芯片格局会如何变化,仍需时间检验。

总之,三星放弃高端芯片的决定,虽然令人遗憾,但也展现了它对未来战略的调整。只要持续投入,未来自研芯片的梦想依然有可能再度实现。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