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4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就像阑尾一样没用”,并且在今年将特斯拉车型的激光雷达全部拆除,仅保留了 8 个摄像头。他强调,自动驾驶应当模仿人类,仅依靠视觉和大脑处理能力来驾驶。他曾质问道:“当雷达和视觉系统出现矛盾时,你会相信哪个?”
然而,除了特斯拉以外,许多汽车制造商仍视激光雷达为汽车的“眼睛”,尤其是那些自动驾驶与无人配送领域的参与者。京东无人配送车的成功便离不开激光雷达的 360 度无死角精准感知,确保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行驶。今年“双十一”,北京通州的崔姓消费者就体验了这项前沿技术——无人智能快递车为他完成了末端配送。
在激光雷达领域备受瞩目的创业公司——一径科技,近日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 C 轮融资,这也标志着其在过去两年内的第五次融资。包括小鹏汽车、英特尔资本、百度等汽车及技术行业巨头都纷纷下注,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认可。
创始团队的技术背景与创业历程
一径科技的创始人兼 CEO 石拓,曾以全国物理竞赛冠军的身份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基础学科班,后专攻高端集成光电子芯片,这为公司聚焦全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博士毕业后,他加入了硅光技术初创企业 SiFotonics,负责硅光子芯片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集成光电子产品开发经验。
2017 年,自动驾驶迎来发展黄金期,石拓联手同窗夏冰冰及师弟李云翔组建一径科技,选择专注于高性能、小型化、可量产的车规级全固态激光雷达,与机械式激光雷达形成差异化竞争路线。
技术选择:为何坚持全固态激光雷达
石拓认为,要实现 L3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安全,激光雷达不可或缺。L3 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在法规上意味着一旦出现事故,责任将由厂商承担,而非驾驶员。这种责任划分使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为关键。
他解释说,机械式激光雷达中存在金属部件的转动和震动,导致磨损和疲劳,影响产品寿命。相比之下,纯半导体制程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在可靠性和寿命方面优势明显。这也是选择硅基 MEMS(微机电系统)激光雷达的根本理由。
随着行业洗牌,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巨头如 Ibeo 宣布破产,Ouster 和 Velodyne 传出合并传闻,显示市场正快速向固态激光雷达转变。石拓预测未来 1~2 年内,机械式激光雷达需求将急剧减少,而固态激光雷达将成为主流。
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
固态激光雷达研发初期投入较大,但进入量产后边际成本会显著降低。一径科技通过系统设计的简化与芯片集成化,成功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控制在几百美元的合理区间,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国内激光雷达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及自建车规级工厂成为关键。包括禾赛科技、览沃科技、华为与一径在内的多家公司正在加速产能扩张,这赋予中国企业全球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团队协作与市场战略
团队成员全部来自清华,技术实力强大,但市场和销售经验相对不足。为此,石拓招募了另一位清华学霸邵嘉平作为销售负责人,凭借其多年光电半导体领域的销售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提升了市场拓展效率。
石拓强调,头部客户的认可对公司发展和行业影响至关重要。京东物流作为标杆客户,在其第四代智能配送车上搭载了多颗一径科技的 ML-30s 激光雷达,满足了其对分辨率、寿命和可靠性的高标准需求。此外,英特尔资本从客户转化为投资人,投资了公司,进一步巩固了一径科技的产业地位。
石拓认为,无论是在通信还是自动驾驶行业,技术成熟和标准化决定了市场格局。汽车行业新技术推广更为漫长且复杂,头部客户更具引领作用和需求敏锐度,因此重点布局头部客户是正确策略。
中国激光雷达产业:从“内卷”到全球竞争
石拓引用团队成员的观点,认为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内卷”实则“外强”,通过技术突破、供应链整合与制造能力提升,正在逐步占据全球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今年预计推出的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约 20 款,中国车企占一半以上,而采用国产激光雷达方案的车型达到 14 款,凸显国产方案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石拓表示,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潜力巨大,有望凭借技术和产业优势实现突破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