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曾几何时,Sea 被视为东南亚互联网的领导者,然而最近的财报发布则揭示出这家公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随着 9 月份 Shopee 大规模裁员,Sea 的母公司在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现了不同的面貌。尽管其总营收为 32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17.4%,超出市场预估,并且其股价在发布财报后暴涨 36%,但这背后却暗藏了更深层的危机。
Sea 曾是东南亚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尤其是在 2021 年股价一度达到 367.13 美元,市值猛增至 2000 亿美元,如今却因年末股价骤降,损失近 90%。其中的原因,其实和宏观经济环境、国内大股东的撤资、以及扩张带来的高亏损都密切相关。
作为东南亚的“腾讯”,Sea 在游戏和电商行业取得过显著成功。游戏业务 Garena 曾是主要的盈利来源,电商平台 Shopee 自 2015 年起迅速崛起,但如今局势似乎不再乐观。早期的高增长正在受到用户流失和市场竞争的压制,Garena 的营收在去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近 10%,而 Shopee 则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退,集中精力于东南亚与巴西市场。
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 Sea 在全球市场扩展中盲目地宣传“大额补贴”的策略。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Shopee 在多国市场盲目扩张,试图通过大量的营销费用和补贴来吸引用户,最终却导致资金链的紧张和盈利能力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Sea 的裁员潮也成了必然选择。
Sea 过去一直寄望于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从亚马逊、苹果到 Google 等一众前辈身上吸取灵感,但现实是,东南亚市场在发展阶段远未成熟,其竞争也远不如中国市场严酷。如今,Sea 的自给自足目标愈加清晰,而即使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缩减开支、裁员的同时,它也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然,Sea 并不是唯一一只逐步收缩的互联网公司。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从早期的“烧钱换增长”策略,转向了现在的“降本增效”模式。而 Sea 必须迎合这一变动,淘汰补贴换增长的策略,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在疫情后,在线消费蓬勃发展,而 Sea 如何在保持规模的同时,把握这种转变,将是它今后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 2010 年与腾讯的首次合作开始,直到如今,Sea 的投资历程见证了东南亚市场的变化。一方面,Sea 必须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腾讯等大股东的减持也意味着 Sea 需要更快速地实现盈利。而坚决削减开支,提高效率,似乎是当下亟需的方向。
因此,Sea 为了实现盈利,推进数字金融业务也成为关键。在 Q3 财报中,其数字金融业务同比大增 147.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保持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调,将是 Sea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转型期的道路上,Sea 已经不再是那只目光锐利的猎鹰,而更像是一条寻找清流的小溪。除了在已经建立的市场上扎根占位,Sea 未来是否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快速反弹,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