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老板集体All in AI,2025谁能突出重围?

7次阅读

共计 124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的最后一晚,“劳模 CEO”雷军进行了一场长达 4 小时的跨年直播,为小米汽车的 2024 年画上了句号。这场直播充分展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消失九个月后回归,并宣布公司将转型为 AI 公司。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车圈的动态,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淘汰赛激烈,AI 成新方向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理想 MEGA 失利,高合、哪吒、极越等车企也面临挑战。在这种背景下,AI 成为了新的关键词。李想在“2024 理想 AI Talk”中强调了理想汽车对人工智能的重视,认为智能化的核心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理想汽车要做人工智能的汽车化。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都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应用的看好。特斯拉在 2024 年 Roboday 发布会后,也以 AI 公司的形象示人。车企向 AI 全面“进化”的趋势明显,Robotaxi、飞行汽车、具身智能成为热门赛道。

智能驾驶推动车企 AI 布局

从 2024 年开始,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推动新能源车圈玩家向人工智能靠拢。“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技术、“车位到车位”的智能导航、不断升级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等,都反映了车企在高阶智能驾驶方面的竞争。

2024 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将投入 1000 亿元用于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小鹏将高阶智能标配在小鹏 P7+ 上;雷军也强调小米在智驾方面投入巨大,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一。2025 年,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将更加多元化,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也会增多。

Robotaxi 商业化进程艰难

Robotaxi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较早出现的产品,向商业化行进艰难。国内百度旗下的 Apollo、国外的特斯拉在这一领域较为知名,此外还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涉足。虽然这些企业都在努力推进,但商业化面临诸多挑战。

飞行汽车发展迅速

飞行汽车紧随 Robotaxi 之后发展。吉利、小鹏等早已入局,奇瑞在 2024 年展示了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广汽集团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 GOVY AirJet 亮相,长安汽车也表示将在低空经济领域投入超 200 亿元。飞行汽车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具身智能潜力巨大但挑战多

具身智能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车企的“新宠”。理想、小鹏、小米、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已明确进入或已进入具身智能赛道。然而,具身智能面临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核心技术待突破、市场需求不确定以及数据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活下去是首要条件

在李想看来,实现 AGI 需要三个阶段,他给出的时间是 2030 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领导者。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面前,车企构建 AI 竞争优势并非易事。

以具身智能为例,高昂的成本限制了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风险大。极越汽车的惨淡销量也表明,即便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接受度提高,对于“汽车机器人”仍较难认同。

当红车企小米提前释放小米 YU7 的势能,比亚迪深耕大众市场并推陈出新。在淘汰赛中,车企保持不掉队已实属不易,活下去是绘制蓝图的首要条件。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