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89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夜之间,诸多问题如潮水般向极越涌来。从合作媒体到供应商,再到中国移动,都纷纷对极越发难。小到几十万的合作,大到上千万的款项,极越都陷入了欠款困境。供应商的现场“讨薪”视频令人触目惊心,有的欠款竟高达上亿元,且从今年 10 月询问欠款情况后,一直未得到回应。
好在经过漫长等待,供应商们终于等来了回应。百度、吉利、极越三方将组建处理小组,最晚 15 号建立,后续会给出供应商对接窗口,分批次商谈解决方案。然而,供应商们能否顺利拿回资金,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自极越 CEO 夏一平脸上受伤后,裁员、解散的传闻就甚嚣尘上,尽管极越方极力否认,但现实却残酷地摆在眼前。除了合作方的欠款问题,极越内部也是人心惶惶。市场传言极越多个省份的销售团队全部解散,关于夏一平违规使用供应商、涉嫌贪腐、将家属移民新加坡等说法也广为流传。不过,在员工的努力斡旋下,百度和吉利正在走转账流程,为员工缴纳拖欠的 11 月社保,这一消息也在三方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得到证实。
01 又一次“用人不淑”?
极越 CEO 夏一平在 12 月 11 日下午发内部信承认公司正面临困难,需要立即调整。此时员工们才知晓公司未为他们缴纳 11 月份的社会保险,尽管工资发放正常,但这一情况还是引发了员工直播讨债等事件,相关视频频频登上热搜。
今年以来,夏一平和极越一直是热搜常客。年中发布会采访时,夏一平谈及年初销售惨状不禁泪洒现场。尽管自 7 月起销量有所起色,月销超过 2000 台,甚至有的月份达到 3000 台,但过去 12 个月极越总共只卖了 14055 辆车,平均每月销量不到 1200 辆,与其他月销稳定在 1 万辆以上的汽车品牌相比,差距明显。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激烈的当下,月销 2 万辆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生死线,极越的情况可谓不容乐观。
雪上加霜的是,多名知情人士认为极越闪崩主要原因是百度撤资。有百度内部人士透露,公司 2024 年 10 月派财务团队进入极越尽调,准备后续 30 亿投资,结果却发现极越存在高达 70 亿的财务窟窿,于是决定不再继续投入。此外,吉利因极越拖欠代工费用,也不再发车。据泄露信息,极越拖欠吉利超过 40 亿的生产制造费用,欠缴百度约 10 亿的云服务及其他相关费用。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极越没钱了,百度和吉利也都不愿再出资。
当被数百名员工围堵时,夏一平显得很委屈,称公司艰难时两个股东都没站出来。而这一切与极越管理层脱不开关系,有极越员工在朋友圈指责夏一平涉嫌贪腐问题。据朋友圈截图显示,存在夏一平硬塞供应商、拒绝签署框架、特批高额费用给指定供应商等行为。也有员工表示百度新财务负责人审计后发现夏一平贪污腐败等行为,要求其辞职,不过这些说法尚未得到极越方面证实。事实上,极越汽车的大多员工认为夏一平要对公司走到这一步负 90% 的责任,公司内部也一直传言百度愿意继续输血,但前提是夏一平离任 CEO,而夏一平不愿让步。
从百度近几年管理变动来看,早期倾向广纳外部人才,如李一男、张亚勤、吴恩达等均是空降百度,直到陆奇到来后进入内部选拔人才阶段。夏一平作为车圈老人,被李彦宏亲自从几十位候选人中选出。官宣时,李彦宏用“有激情”等形容词形容夏一平,这也符合他的用人原则。夏一平任职初期就面临外界质疑,但他确实努力,为赶进度周末常拉着中层开会,还亲自下场制造热度,可惜如今那些曾为宣传极越建立的蓝 V 账号,却成了“讨伐”极越的主要阵地。夏一平是否真的贪污腐败暂不可知,但他在这场风波中难辞其咎,李彦宏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用人标准和水平。
02 造车结局早定
从李彦宏对极越和造车的态度,其实已能看出端倪。根据李彦宏的早期规划,百度不亲自造车,而是与传统车企合作,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将主要精力放在 AI 领域,所以才有了夏一平执掌极越。
外界担心即便有老板带队,造车也未必成功,而李彦宏却当起了“甩手掌柜”。雷军和周鸿祎曾有过经典交流,360 特供机失败后,周鸿祎询问雷军原因,雷军表示做手机得亲自带队全力以赴才有得打,不能只弄个部门和总监就觉得能行,这与百度造车的处境相似,李彦宏对极越的态度有些模糊。
今年 3 月,李彦宏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不想亲自下场造车吗,李彦宏回答门槛高且麻烦,面对主持人“很多人都自己下场了”的追问,他含糊其辞。李彦宏很少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极越的支持,今年 4 月和夏一平一起参加直播时惜字如金,提问也让外界质疑他对极越的了解程度。今年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极越付出 300 万,能享受的权益却很少,主论坛只有一条口播,暖场视频在观众进场前就已播放完,百度发出的通稿中也未提及极越。当初集度成立时,李彦宏曾说集度承载了百度的造车梦,如今这般态度,实在令人不解。
从投资数据看,李彦宏对极越失望也不难理解。百度已向集度累计投入约 88 亿元,换来的销量却不到 1.5 万辆。而小米汽车一出手就砸了 700 亿,雷军认为 100 亿美元才是上牌桌的门槛。过去十多年,百度尝试诸多跨界业务都未成功,如今在 AI 高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梦”和“大模型梦”对百度更重要,李彦宏似乎无暇顾及造车这样“麻烦”的事。尤其是萝卜快跑已发展起来,与雷军用实际行动“All in 造车”相比,百度更像是只停留在嘴上。像小度这种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的业务,近几年发展得还比较顺利。李彦宏此前表示百度不能打太多仗,要把资源放在核心业务相关处,避免资源分散,所以在全员 ALL in AI 的情况下,选择性放弃造车也在情理之中。
03 还有下一个“极越”?
极越暴雷后,百度的一些业务似乎也走到了边缘地带。今年一次内部总监会上,李彦宏罕见承认百度增速下降,处于艰难时期。近年来,百度营收增速跌宕起伏,2019 年至 2023 年分别为 5.02%、-0.32%、16.27%、-0.66%、8.83%,2024 年前三季度仅 Q1 增长,其他季度下降,Q3 同比下降 2.58%。
李彦宏指出当前移动互联网已变为零和游戏,市场份额进入博弈阶段。以百度核心搜索业务为例,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应用兴起,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搜索引擎,用户时间和注意力被分散。
在百度内部,不赚钱的业务开始收缩。今年 6 月 30 日,百度百科 App 正式下线,相关功能迁移至百度 App 中的“百度百科”小程序。7 月,百度的文小言上线后两个月便与文心一言合并。三季度,百度将医疗事业部 HCG 并入移动生态事业部 MEG,同时将百度网盘也纳入 MEG,研发费用同比下降 13%,但经营利润率环比仅提高 0.5pct。
除了对 AI 和智驾业务持续投入,资金问题也让百度内部传统业务倍感压力。三季度百度核心的自由现金流只有 24 亿,同比下滑 59%,仅高于 2022 年一季度。现金流差主要是经营现金流下滑,广告业务现金流虽好,但广告承压时,现金流会受影响,同时智能驾驶、智能硬件等业务收入增速不错但回款不一定及时,所以只能对走下坡的业务部门或缩减外投企业预算来降本增效。
目前百度内部虽没有明确的业务优先级,但在李彦宏心里,业务取舍似乎逐渐有了答案。一直以来,外界对李彦宏评价颇高,认为他是翩翩君子,即便当众被泼水也能优雅化解。然而,百度已走到十字路口,作为集团领导者,李彦宏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