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揭露月之暗面内幕:张予彤隐瞒14%股份被金沙江开除

4次阅读

共计 16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公开指责前投资人张予彤,称其在月之暗面项目的股权问题上存在重大隐瞒和欺骗行为,公开曝光了一系列围绕循环智能与月之暗面之间的纠纷。事件源于循环智能的核心团队创立了月之暗面项目,而多个原循环智能投资人联名将该案提交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循智能到月之暗面:起源与纠纷

循环智能成立于 2016 年,由杨植麟、陈麒聪、揭发以及张宇韬联合创办。杨植麟当时还是博士二年级学生,公司先后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估值一度超过 2 亿美元。2019 年起,循环智能开始推动商业化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月之暗面于 2023 年 4 月成立,而其实早在 2021 年已开始内部孵化,双方技术和业务关系紧密。

据业内人士透露,循环智能与月之暗面在早期阶段技术共享密切,业务方向也有明显分工,尤其在 ToB 领域,月之暗面的算法研究成果被诉注入循环智能。随着月之暗面正式成立,双方的 toB 订单合作也多以捆绑形式出现。

朱啸虎三点指控直击张予彤

12 月 5 日凌晨,朱啸虎在朋友圈公开发声,针对本案做出三点关键回应,直指张予彤:

第一 ,月之暗面其实是循环智能内部已经开拓两年的项目;

第二 ,月之暗面的股权分拆一直未获得循环智能股东的合法决议签字,特别是董事会的审批严重拖延到 2023 年 1 月才完成。而张予彤作为董事之一,隐瞒了自己在新拆分公司中持有大比例免费股份,导致相关董事决议可能无效;

第三 ,张予彤故意对基金合伙人及其他投资人隐瞒自己在月之暗面拥有约 900 万股、占初始股份 14% 的免费股份,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循环智能所持 9.5%,严重违反了对投资人和股东的信托责任,因而被金沙江创投开除。

值得一提的是,朱啸虎在公开声明中误将张予彤的姓名写成了“张予桐”。

股权分配与高估值融资的隐秘角落

月之暗面的创始团队股权高度集中于杨植麟,持股比例高达 84.92%。张宇韬、周昕宇与汪箴三人中持股最高者仅约 10%,且张宇韬还兼任循环智能 CTO。此次仲裁主要针对杨植麟和张宇韬,未涉及其他联合创始人。

重点落在张予彤声称获得 14% 初始股份这一事实上,朱啸虎的指控使这部分股权的设计与分配成为争议焦点。业内分析认为,这背后折射出项目分拆流程混乱、利益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背后市场压力与融资大战

随着中国大模型领域融资竞争加速,项目急于抓住市场风口,导致部分制度和流程被快速突破。据知情人士透露,循环智能难以支撑更高估值,促使老股东推动杨植麟将月之暗面进行拆分。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光年之外获得高达 10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也对月之暗面形成了巨大压力。

据朱啸虎所述,直到 2023 年 1 月月之暗面股权分拆的董事会决议才获签署,这恰逢月之暗面确认阿里巴巴最新一笔关键融资。此前,月之暗面原计划由小红书领投 1 亿美元,估值约 10 亿美元,但因阿里介入而大幅提升到 15 亿美元估值,小红书最终放弃领投。

张予彤过去在金沙江负责小红书投资,她在此次阿里入股月之暗面的谈判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据传帮助推动了月之暗面估值迅速飙升至 23 亿美元。

信托责任与职务违规的争议核心

朱啸虎称张予彤的行为违反了对有限合伙人(LP)的信托责任,也对股东负有的受托责任。若事实属实,其“隐瞒并欺骗”的行为不止针对项目分拆阶段,或也涉及今年初月之暗面关键融资流程中信息的透明度等问题。

阿里去年投入约 8 亿美元,获得月之暗面 36% 的股权。此次投资由阿里战投负责人胡晓主导,然而胡晓今年 9 月离开阿里,加入晨壹基金,该基金由业内资深人士创立,且阿里集团前 CEO 张勇也于今年 3 月加盟该基金。

月之暗面最关键的融资在今年 2 月正式对外发布,而张予彤在两个月后即 4 月离开金沙江创投,目前月之暗面未对仲裁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此前亦多次声明张予彤未实际加入月之暗面公司。

结语

这起案件聚焦了中国 AI 领域新兴企业在快速融资、高估值下的股权纷争和信托风险,凸显了项目分拆、信息披露和多方利益协调的复杂难题。业界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法规监管和投资人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