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9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2 年,全球飞机制造业的双雄——空客与波音相继发布了年度订单与交付数据。在净订单数量上,空客以 820 架的成绩领先波音的 774 架;而在交付量方面,空客再次以 661 架的成绩连续四年超越波音。
尽管两家公司都拥有各自的明星产品,如空客的 A320 系列和波音的 737 系列,但它们都面临着供应链瓶颈带来的困扰。空客中国相关负责人提到,由于地缘冲突、能源价格上涨、原材料短缺等因素,整个行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了严峻考验。波音方面则强调,他们正在通过加强供应商协作和优化库存管理来缓解这些问题。
空客强势崛起,波音渐失优势
回顾过去几年,波音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显得尤为黯淡。特别是 2019 年以来,由于 737 MAX 事故导致的停飞禁令,波音在中国的订单几乎为零。相比之下,空客则凭借一系列大额合同迅速扩大其市场份额。例如,2022 年 7 月,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一次性订购了 292 架空客飞机,总价值高达 2495 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制造商也开始崭露头角。去年底,中国商飞成功向东方航空交付了首架国产 C919 客机,标志着国产大型商用飞机迈出了商业化运营的重要一步。据中国商飞透露,目前 C919 的订单已接近 1200 架,并计划于今年 3 月投入商业运行。
王牌机型与市场策略
A320 系列与 737 系列作为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均具备卓越的燃油经济性和较低的运营成本。然而,随着国际市场对短途窄体客机需求的增长,空客似乎更能把握住这一趋势。王翔先生指出:“国际市场上对于短途航线使用的窄体客机需求远远高于长途宽体机,而 C919 正是针对这一细分市场研发的产品,未来可能会改变现有的双寡头格局。”
另一方面,波音在货运领域表现出色。面对疫情期间物流运输方式的变化,航空货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波音凭借其强大的改装货机业务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特别是在 737-800BCF 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供应链难题与应对之道
供应链问题是当前制约两大制造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华尔街日报曾指出,航空航天业因供应链中断而未能达到预期交付目标的情况并不罕见。对此,空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以及建立专门团队解决原材料短缺问题。波音同样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提升内部产能和改善库存管理水平来应对外部挑战。
王翔进一步分析道:“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供应链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比如劳动力短缺和技术工人流失等问题。此外,地缘政治风险也不容忽视,像俄罗斯提供的某些关键零部件因制裁被禁止进口,迫使空客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方案。”
中国市场的新篇章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出行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航空市场之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空客在中国内地服役的民机总数达到了 2123 架,占据了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而波音虽与中国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历史,但在过去几年里却未能有效巩固自身地位。
展望未来,空客显然更加看好这片蓝海。该公司预计到 2041 年,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将翻倍以上增至 9600 余架。这意味着无论是新增订单还是售后支持服务都将为该公司带来巨大商机。至于波音,则需要尽快找到突破口,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