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链的变迁:从中国到东南亚的转移之路

16次阅读

共计 22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去年 12 月,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全球半导体龙头公司齐聚,为台积电美国晶圆厂的首批机台设备祝贺。库克称苹果将近十年来首次在美国本土生产芯片,这是减少对亚洲制造业依赖的关键一步。1998 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后,库克将产品生产交给以富士康为代表的 OEM 企业,自己专注研发销售。二十年间,苹果打造了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与中国息息相关,超 95% 的相关产品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贡献超 20% 营收,仅 Mac Pro 产品线还在美国生产。

苹果擅长用多元供应商分散风险,从 2014 年开始酝酿将生产线迁往其他国家,2020 年后进程加速。2020 年有人买到越南组装的 HomePod Mini,2022 年富士康印度工厂生产 iPhone14 并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同时富士康越南产区传出通过 MacBook Pro 生产测试的消息。疫情促使苹果加快供应链转移节奏,过去苹果工程师常穿梭于中美供应商之间,自 2020 年以来无法进入中国。

中国为苹果提供的系统支持

中国为苹果提供的不止劳动力,而是严谨复杂的系统。几乎所有苹果代工厂都有专门的 Apple Room,苹果每年派百人以上驻厂人员,涵盖物料、研发、采购、生产管理、售后等部门,把控生产节奏。GSM 牵头推动项目进展,驻场团队检查生产数据,核对供应商报表,发现问题重罚供应商。有传闻说苹果总部派人制定仓库养猫方案,虽可能是段子,但体现了苹果对供应商的全方位监控。为满足零部件定制化要求,苹果要求供应商采购专门设备、建设专用产线,甚至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苹果自身无工厂,但每年在厂房、设备上开支约 100 亿美元,这种特殊关系带动了中国供应商快速进步。

在技术方面,iPhone 4 应用柔性电路板技术后,国产安卓手机迅速普及。iPhone X 时代苹果与立讯精密合作实现折叠式 FPC 软板技术,随后多家国产手机厂商与立讯精密签下新订单。苹果对代工厂要求严格,如抓起手机包装盒时内层盒子要匀速滑落。严苛环境促使供应商技术进步与财富增长,富士康就是典型,2000 年代工 iMac 时收入只有纬创一半,十年后超过其他 5 大竞争对手总和。苹果公布的 2021 年供应商名单中,25 家在 A 股上市,牵动 116 支苹果概念股,总市值超 2 万亿元。

苹果产业链中的新旧交替

2008 年苹果在 MacBook Pro 上引入 CNC 加工工艺,购买大量生产设备。2020 年创世纪进入苹果产业链,产品性能与外资设备相差不大,但价格和寿命更具优势,开始大规模蚕食日本老牌企业订单,2021 年净利润大涨 172%。立讯精密从富士康外协业务起步,后获苹果垂青,如今将与富士康共同生产 iPhone 15 pro max。2018 年富士康积极准备 AirPods Pro 早期原型生产,却被苹果把订单给了立讯精密。京东方以 OLED 面板供应商身份跻身苹果产业链,其技术突破得益于苹果要求三星传授部分旧技术。

然而,供应商承担风险巨大,苹果 OEM 企业有高资本开支、高负债、高风险特征,进入产业链需大规模资本建设产线、购买设备,且定制化设备无法用于其他代工,一旦被踢出产业链,面临巨大资产减值。中国大陆供应链未进入主要零部件核心供应序列,如 iPhone 12 Pro 中中国大陆地区贡献价值量仅 4.7%,虽有几家企业进入供应链,但非核心供应商。尽管如此,跻身苹果供应链仍是 OEM 企业夙愿,如今这 4.7% 也在逐渐离开中国,富士康已在印度出货 iPhone,多家零部件供应商赴越南建厂,摩根大通预计到 2025 年越南将生产大部分 AirPods 等产品。

越南和印度的产业承接

2012 年歌尔股份受苹果授意到越南北宁省桂武工业区建厂,这里工厂林立,被称作“小东莞”,成为苹果产业链在越南的大本营。众多企业进驻越南,富士康 2007 年进驻,投资超百亿元;裕同科技 2010 年赴越设厂;立讯精密 2016 年成立越南子公司;蓝思科技等 2017 年到越南建厂;2020 年领益智造参与合办的越南工厂投入生产。越南从 AirPods 产品线切入,逐步向核心产品靠近,已成富士康全球产量第二大地区。

过去越南是出口企业躲避贸易摩擦的地方,美国曾对越南钢铁制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越南出台新规提高本地附加值要求。印度工厂成长逻辑相似,2017 年富士康在印度组装老款 iPhone,2022 年开始组装 iPhone14,苹果追加投资为量产 iPhone15 做准备,昌硕印度工厂也扩招员工并开始生产 iPhone 14。苹果面临代工厂搬走但供应商在中国的问题,印度通过提高进口手机关税等策略倒逼供应链转移,同时积极吸引外资,规划土地承接外国企业。

海外市场研究者发现中资和外资在越南设厂采用最新科技,环保标准甚至高于国内。苹果要求中国代工厂将 NPI 工程师送到越南培养当地大学生解决技术难题。虽目前转移主体是中国公司,但未来可能出现本土 OEM 巨头与中国公司竞争,考虑到苹果主管全球供应链的运营副总裁是印度人,这种趋势并非不可能。

苹果产业链变迁的影响

2010 年河南为引进富士康,时任省长在新郑机场等待郭台铭,换来了“iPhone City”和大量就业岗位,十年内 GDP 上涨 124%,进出口额长期保持中部第一。郑州富士康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出口企业,在大陆地区不同工厂在出口企业排名中占据多席。“Assembled in China”不仅带来产业本身,还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如今电子产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高附加值环节突破不顺利以及美国围追堵截等问题。英国《金融时报》采访供应链专家表示苹果短期内很难剥离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这一转移过程已发出信号。另外,戴尔也计划将部分生产移出中国大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正在倒下。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