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如果特斯拉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售价低于 2 万美元,它的出现可能会对供应链造成巨大的刺激,进而显著降低整个行业的成本。
在 9 月 30 日的特斯拉 AI Day 上,这款名为擎天柱的机器人成为了焦点。在去年的 AI Day,马斯克首次向大家介绍了这款 Tesla Bot,身高约 1.72 米,重约 56.7 公斤,内置特斯拉的 FSD 电脑和 Autopilot 摄像头,双手性能达到人类水准。
马斯克曾承诺,这款机器人将会是友好的,并表示它有潜力彻底改变公司的流水线和生产方式。在过去的一年里,马斯克对这款人形机器人大加赞赏,认为它已成为特斯拉的重要优先事项,甚至吸引了来自 Autopilot 和 FSD 团队的资源配置。他坚信,这项技术的潜力将超越汽车业务。
如今,擎天柱 Optimus 的原型机正式亮相。马斯克在发布会开场时表示:“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我们终于准备好了。”不过,他也坦诚表示,擎天柱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试。
特斯拉计划未来能生产数百万台擎天柱 Optimus,并希望量产后价格能降低到 2 万美元以下,比大多数车型还要便宜。“Optimus 将具备会话和交互功能,同时随着技术升级,未来将会有更多可能性。”在问答环节,马斯克透露,预计在 3 到 5 年内,消费者将能够预订这款机器人。
在一篇发表于《中国网信》杂志的文章中,马斯克提到:“特斯拉机器人的初衷是替代人类进行重复且危险的工作,长远来看,希望它能为家庭服务,比如帮助做饭、照顾老人等。”
关于擎天柱的能力,特斯拉展示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它在工厂搬运物品、浇水等简单任务的表现。与之前的概念机相比,视频中原型机的外观更为工业化,未经过多装饰,裸露的组件一览无遗。行走速度也尚待提高,远未达到之前承诺的水平。
特斯拉介绍的另一款机器人,具备 73 公斤的重量,计划将其投入量产。马斯克希望这款机器人的动作能尽可能接近人类。此外,它还采用了特斯拉的专用组件,包括安装在机器人躯干上的电池组和驱动四肢的执行器。
马斯克表示,目前擎天柱尚未完全准备好走路,但预计几周内可以实现。他还透露除了这个投产版本外,未来还会发布更多更新版本。在安全方面,他特别强调设计中的多重保障,比如本地的停止按钮和远程控制等,确保机器人不会造成伤害。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 Optimus 的评论不一,有些网友表示失望,而另一些人则称赞特斯拉在短短 8 个月内能研发出相对独立的原型机,这一成就的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若马斯克能实现他提出的 2 万美元的价格目标,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提议,当前其他类人机器人的价格约为 10 万美元。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 AI Day 活动前一天的招聘信息显示,公司计划在工厂中使用数千个机器人,期待将这些机器人应用于重复性工作。这表明特斯拉正在大力招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优秀人才,以推动这些技术的进步。
人形机器人的热潮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 50 年前,日本早稻田大学就已经解决了双足行走的问题,此后数家科技公司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人形机器人,如本田的 ASIMO、软银的 Pepper 等。然而,尽管技术不断推进,真正实现广泛商业化的案例依然不多。许多曾经前景光明的项目,因成本高企和实用性不足最终都止步不前。
特斯拉虽然向人形机器人领域进军,但眼下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核心技术尚未成熟、产品成本高、应用场景尚不明确等因素,使得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依然漫长。
业内人士表示,若特斯拉能够实现较低售价并攻克技术瓶颈,可能会鼓励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降低机器人相关产品的整体成本,产生类似 90 年代初期个人电脑市场的局面,即便实现这一目标也依然需要经历多次迭代。
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在探索阶段,但其潜在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预计未来几年内该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