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

6次阅读

共计 109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9 月 26 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了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引领推介活动。活动现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首批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旨在探索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大模型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正逐步“由浅入深”从边缘业务场景向核心场景迈进,然而深度赋能行业核心业务的“杀手锏”级大规模应用尚未出现。核心原因在于,当前阶段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的专业性和门槛颇高,既需要对领域知识有深度理解,又需要高质量及广覆盖度的行业数据,部分场景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简单微调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模型。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阻碍源于应用场景与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目前甲方和乙方均无法独自解决。

一方面,行业用户(甲方)的场景碎片化,难以确定大模型在实际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切入点,在引入大模型应用过程中存在不会用、不好用等状况;另一方面,技术厂商(乙方)对行业核心业务逻辑的理解不够透彻,且缺少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只能摸索前行,研发的大模型应用产品无法契合甲方核心业务场景需求;此外,甲乙双方深度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用户难以将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开放给技术厂商,数据价值难以得到释放。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依据行业大模型产品开发的科研属性特点,通过引导组织行业用户和技术厂商开展联合研发,打造深度适配核心业务逻辑的行业大模型产品,推动快速构建“需求—技术—产品—应用”的产业闭环。通过联合研发,处于龙头地位的行业用户“大甲方”开放出核心业务场景和高质量行业数据,组织业务专家梳理业务知识逻辑,提出定义清晰的大模型应用需求,协助技术厂商快速定义产品,定制化开展模型调优、知识库搭建、智能体开发,加快形成产品级解决方案。相关成果率先在“大甲方”应用,能够加速打造标杆示范应用,迅速辐射至整个行业,对促进大模型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具有较强示范作用。

活动现场,首批联合研发平台正式发布,涵盖政务、教育、智慧城市、文化体育、工业、金融等重点行业。

后续,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依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为平台共建单位提供项目、人才、融资、园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等支持政策,促进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大模型标杆应用,推动大模型应用深度赋能各行各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 2024 年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设置政务、金融、医疗、教育、法律、文旅、视听等近 10 个赛道。通过大赛,吸引更多行业龙头机构作为出题方,发现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和应用潜能的大模型技术企业,共同搭建大模型企业与需求方的高端对接平台,充分挖掘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的实践能力,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