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3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过去三年,但关于核心资产的未来,还能迎来回暖吗?在 2024 年 2 月 26 日,英伟达业绩公布后,股价一度冲破 823 美元,市值突破 2 万亿美元,刷新了 2024 年的多项纪录。自从 Open AI 问世以来,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美股“七巨头”(Magnificent 7)逐渐成为全球焦点。2023 年,这个组合全年录得 53% 的收益,几乎包揽了标普 500 指数当年的全部涨幅。
在持续创新高的带动下,国内投资者也开始“模仿”美股,推出中国版“Magnificent 7”——“YYDS”——指那些在过去几年市场环境中依旧能不断创新高的七只股票。可现实是,一方面,国内高端制造和科技巨头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如金融、电信、电力和能源等,依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两者的交叠,成为理解中国股市的关键所在。
全球著名指数公司 MSCI 在编制中国 A50 指数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些产业特征,结合新经济与传统行业龙头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多年来,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态度也不断加深。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2 月 22 日,北向资金 2024 年的累计净买入已达 174.53 亿元,即便在 2023 年外资普遍“流出”的传闻中,北向资金仍保持净流入态势。这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信心。
回溯历史,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就通过设立 B 股吸引境外资金,逐步开启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后来,QFII 制度、沪港通等机制的建立,又大大促进了外国资金的流入。进入 2024 年,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提升。比如,Bell Asset Management 的 Ned Bell 表示,他们正在考虑买入腾讯等大型科技股。此前,许多曾持中性看法的国际机构也开始重新评估中国股市的价值。
外资投资中国,离不开像 MSCI 这样具有全球认可度的指数产品。2018 年 6 月,A 股正式被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A50 指数也成为重要的标杆。这一指数采用“2×11+28”的选股方式:从 11 个行业中各挑出市值最大的两只股票,再从剩余的大盘股中挑选 28 只,既体现国际视野,又兼顾中国特色。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相关指数期货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市场工具箱,也为外资机构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利器。
当然,市场追逐核心资产的未来,还得看这些资产的业绩支撑。回望 2006 年,张忆东提出“核心资产”的概念,指那些行业内具备绝对竞争力、财务稳健的龙头企业。十几年后,价值投资理念在 A 股逐渐成熟,蓝筹股行情开始升温。不过,任何资产都不能无限膨胀。2021 年,核心资产泡沫破裂,部分高估企业的估值“腰斩”。如今,经过三年多的调整,MSCI 中国 A50 指数的估值已从高点的 16.6 降到约 10.1,处于历史低位,但其成分股的基本面依然强劲。例如,过去三年,指数成份股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连续增长。新兴行业如 AI 和新能源汽车,也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巨大潜力,比亚迪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榜首,显示出其坚实的行业地位。这些都验证了核心资产未来依然具备持续成长的底气。
在逆势布局的思路下,MSCI 中国 A50 指数代表的优质资产,和矢志不渝的低估值,成为当前市场的潜在“黑马”。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曾说,市场像钟摆,总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摇摆。聪明的投资者应在悲观时勇敢出手,昂贵时谨慎观望。巴菲特就曾在漂亮 50 崩盘时果断出手,几年后翻倍获利。如今,市场情绪偏悲观,正是入场的绝佳时机。事实上,MSCI 中国 A50 的收益率明显优于其他指数,行业分布均衡,既有成熟行业,也有成长性行业,代表了中国未来的产业方向。随着中国股市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未来一旦市场回暖,这些低配的资金将迎来大爆发。
中国版的“漂亮 50”故事刚刚开始。尽管股市波动难免,但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坚守优质资产,逆势而为,终将迎来丰厚回报。如今的低估值、强基本面,或许预示着下一轮牛市的起点。投资有风险,理性为上,精选优质资产,才能把握未来的机遇。让我们静待核心资产的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