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3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巨震,特别是对半导体行业的冲击尤为显著。4 月初政策实施后,东京证券市场上与半导体相关的股票在短短一周多时间内跌幅超过 30%,与此同时,美国股市中如英伟达和苹果等科技巨头的股价也遭受重创。
半导体产业在日本产业政策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日本经济产业省早在 2021 年就成立了“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检讨会议”,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沿用了“先引进设备,再实现国产化”的传统方针。
台积电入驻与国产化推进
当前,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县的新工厂已经顺利进入量产阶段,实现了半导体引进的阶段性目标。日本计划通过设立拉辟达斯公司,推动国产化进程,预计 2025 年 4 月其生产线将完成建设并进入试生产。
然而,特朗普政策带来的国际局势不稳,加大了市场的复杂性。拉辟达斯尚未找到在日本国内使用其 2 纳米芯片的客户,国外仅有美国 IBM 表达了购买意向。拉辟达斯的总投资高达 5 万亿日元(约 2560 亿元人民币),资金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缺乏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参与。
资金风险与法律保障
如此庞大的投资,资金到位及回收方式目前均未明确,若出现长期亏损,责任归属更是成谜。为确保拉辟达斯持续获得资金支持,2025 年 4 月,日本国会修订了“情报处理促进法”,为政府运用国家信用为私企筹资提供法律基础。
通过这一法律改动,拉辟达斯将更容易获得由独立行政法人“情报处理推进机构(IPA)”牵头实施的资金支持,并能得到民间融资机构的债务担保。这代表政府对该私营企业的全面介入,将使其成为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
技术引进与产业复兴的传统路径
日本一直奉行“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的技术发展战略,曾在纺织、钢铁、家电及汽车等行业取得成功。半导体产业曾经基于引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自日美半导体战劫后,政府支持减少,产业逐渐衰退并移往海外,导致国内市场萎缩,直到十年前依旧难以恢复。
如今,面对与中国竞争中的劣势,日本重新将半导体产业置于战略核心,借助台积电等外部力量试图重振产业。台积电熊本工厂已于 2024 年 12 月开始量产 28 至 22 纳米芯片,技术水平远超日本此前最先进的 48 纳米芯片。
为此,日本政府已向台积电提供约 4670 亿日元(240 亿元人民币)的补贴,并承诺未来对更多工厂持续支持。此外,JASM 的股东包括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电装及丰田汽车,保障了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渠道。
拉辟达斯的挑战与进展
作为实施国产化的关键,拉辟达斯于 2025 年 4 月开始试运行,计划在 2027 年完成量产。尽管建厂及设备安装调试速度惊人,但 2 纳米芯片的制造复杂且工序繁多,良品率提升仍是最大难题。
相比之下,台积电提前两年投产 2 纳米芯片,占据了良品率和市场份额的先机。拉辟达斯不仅技术追赶面临巨大挑战,在市场拓展方面也明显滞后,2025 年仅有 IBM 一家表示购买意向,缺乏其他客户的订单承诺。
未来市场与风险考量
拉辟达斯依赖国家财政补贴,利用日本在材料和设备上的优势力图保持技术领先,但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其处境非常艰难。5 万亿日元投资能否实现价值回归,以及项目能否盈利,都存在极大风险。
同时,日本的政策限制使其半导体产业几乎害断了与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的联系,这种供应链和市场的割裂长期来看,难以持续。虽然政府希望依靠拉辟达斯推动半导体产业复兴,但未来是否能成功仍需时间考验。
总结
特朗普引发的国际贸易动荡,对日本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台积电的进入为日本带来希望,但拉辟达斯作为国产化象征,尚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考验中。政府通过立法和财政支持积极应对,却也必须面对可能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充满挑战,也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