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眼中的AI:新时代的核武器与国际博弈

2次阅读

共计 7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特别的书——基辛格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这位百岁老人,美国前国务卿,外交界的传奇人物,在人生最后阶段选择了 AI 作为自己著作的主题。

为何选择 AI?

这本书并非技术科普,而是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思考 AI 的影响。虽然书中关于技术的部分由谷歌前 CEO 和 MIT 教授执笔,但真正出彩的是基辛格撰写的第五章。他从自身经历出发,将 AI 比作冷战时期的核武器,认为它将深刻改变世界秩序。

基辛格指出,中美两国在 AI 领域的投入遥遥领先,而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全球分裂。他强调,越早展开对话,分歧就越小。

AI 与冷战经验

作为经历过冷战、朝鲜战争以及全球化的人,基辛格对大国博弈有着敏锐洞察。他提到,核武器在投入战争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高层并不清楚如何应对,直到苏联试爆原子弹才意识到需要制定新的战略。

基辛格早在 1957 年就提出过核时代的外交策略,比如“核威慑”和“有限战争”,试图将核武器转化为政治工具。然而,这些方法在 AI 时代却显得不够适用。

AI 带来的挑战

与核武器不同,AI 技术已广泛渗透到民用领域,各国投入情况高度不透明。更可怕的是,AI 可能引发非传统形式的冲突,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干预选举或煽动暴力。

基辛格认为,AI 像一个盲盒,难以被准确评估和控制。这种不确定性让超级大国充满戒备,也让小国陷入不安。例如,TikTok 在美国受到限制,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担忧的结果。

普通人的视角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基辛格的预测呢?首先,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不会演变成全面战争。基辛格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化解矛盾,而不是诉诸武力。

他认为,AI 将成为国与国之间的重要筹码,类似于冷战时期的核武器。只有通过沟通与合作,才能避免灾难性后果。

尽管基辛格的外交理念曾一度失势,但他始终以务实的态度面对复杂的世界局势。在他看来,AI 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利用这一新技术。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