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8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句强调制胜之要在于谋略,智者战前谋败,方能不败。当下,垂类 AI 模型成为业界焦点,热潮之下需保持冷静。若垂类模型企业失败,致命伤在哪?
“事前验尸”是创新的逆向思维决策法。初步拟定行动方案后、正式实施前,假设方案已实施但失败,参与者推演失败原因,调整优化方案以避风险。这能助我们跳出思维定式,审慎看待未来。
当前,垂类模型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以“事前验尸”视角剖析其致胜关键与致败隐忧,为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思路。
从“人工智能”到“业务价值”:垂类模型企业的“鬼门关”
曾有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会计自动化的创业公司 ScaleFactor,融资 1 亿美元后倒闭。前员工爆料,所谓“人工智能”未真正制作财务报表,大多由会计师手工完成,客户收到错误百出的账本,还得重新聘请会计师清理。
AI 创业公司早期依赖人工干预,“AI 科学家”在 AI 无法解决问题时提供协助,参与数据集构建和算法优化。但创业公司终极目标是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接近 100% 的 AI 自动化。这是垂类模型企业跨越首道门槛的关键:智能是否真正融入软件,而非仅“包装”成服务?
只有将行业知识、专家经验等“软实力”转化为模型算法并内嵌于产品,才能构建真正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即便跨越首道门槛,垂类模型企业还面临第二重考验:从“大模型秀场”走向“业务价值场”。不少企业可能在转型中失败。
一些垂类 AI 企业起步就入误区,将自己定位为“行业知识版的 ChatGPT”,以为微调模型、堆砌案例、做 Demo 演示就能在产业立足。但真正的产业需求是能接管流程、交付结果的智能代理。
多数用户对“垂类模型”“大模型”陌生,若不能简化使用流程、降低认知门槛,先进技术也会沦为“秀肌肉”的玩物。对垂类模型企业的商务和技术团队来说,向客户阐释新技术、论证产品经济性、解决客户痛点需求都非易事。
更严峻的是,如何将垂类模型与业务流程真正融合,形成闭环?若垂类模型游离于业务外,再强大的算法也无用。
垂类 AI 企业的致命陷阱:商业模式的迷津
垂类模型企业最致命的陷阱往往在商业模式。若不能从“卖模型”到“卖流程”、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转变,先进算法也会昙花一现。
垂类模型企业可能陷入误区,把盈利重心放 API 调用量等“卖技术”思路上,虽短期内有收入,但客户自建模型或转向开源方案时,企业可能被抛弃。
以树根互联为例,它曾是工业互联网“明星平台”,对核心技术大量研发投入,2019 年至 2021 年,仅根云平台操作系统相关研发项目就投入 4.26 亿元。但高昂投入带来沉重财务负担,累计亏损超 13 亿元,研发投入产出低、商业模式单一问题凸显。
科技型企业前期亏损正常,关键是要在“烧钱”中夯实护城河,优化投入产出比,培育可持续“造血”能力。若只是堆砌技术,无契合客户需求、创造业务价值的解决方案,投入再多也可能白费。
垂类模型企业要重构商业逻辑:卖结果而非卖工具;按流程计费而非按调用计费;绑定业务成果而非功能模块。从“模型即产品”转向“业务成果即服务”(BOaaS),才能嵌入客户核心业务流程,构建粘性和壁垒。否则,徘徊于技术层面,被巨头内生取代、被通用模型压价、被客户自建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垂类 AI 企业的生态困局:从“单点突破”到“平台增长”
垂类 AI 企业最大挑战在于生态。许多企业热衷在高价值场景“单点爆破”,期望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智能化变革。
然而,若不能将单点突破扩展为流程再造,串联孤立场景成完整闭环,吸引外部生态伙伴持续贡献力量,“单点胜利”将昙花一现,难以形成生态飞轮效应。
以智能质检为例,其场景有价值,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但只是业务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若不能前后贯通、左右协同,就难以融入客户核心业务,沦为“锦上添花”。
如一款智能质检工具,只能识别产品缺陷,无法与生产排程等环节实现数据打通和流程闭环,再先进的算法也流于表面。
垂类 AI 要成为真正的产业平台,就得从端到端重塑业务流程,从全局设计场景方案,构建协同闭环。这需企业深入业务一线,与客户梳理流程、重构任务、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此,才能将“单点突破”扩展为“流程再造”,将“场景驱动”升级为“平台思维”,赋能客户业务创新。
在此过程中,垂类 AI 企业要重视生态力量。有生命力的产业平台能吸引不同参与者持续贡献价值,形成合作共赢循环。这要求垂类 AI 企业从开放、共生理念设计系统架构,将外部创新力量嵌入平台基因。
在智能时代竞争中,垂类 AI 企业要构筑“护城河”,不能仅靠技术领先,更要把控行业流程、构建生态网络。垂类 AI 企业应从“任务的执行者”变为“流程的管理者”,从单一模型服务转向开放生态平台。以 Agent 为立足点,以开放平台为制高点,才能锁定行业话语权。
垂类 AI 企业要在三个层面发力:一是以流程为牵引,以 Agent 为核心,参与和重塑行业流程,从“辅助决策”到“自主执行”跃迁;二是以结果为导向,以业务成果即软件 (BOaaS) 为商业模式,提供“流程外包”服务,从卖模型调用到卖流程成果升级;三是以生态为目标,掌控任务界面、数据闭环、智能调度三大要素,吸引多元参与者接入平台,构建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流程为体、结果为翼、生态为魂,是垂类 AI 的立体护城河。垂类 AI 即将进入“战国时代”,胜负关键在于谁能洞悉产业本质,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可持续生态。